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坛经》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
不是一成不变的,使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分析形势,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这对于提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第三、引导人们了解认识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事物。

    《坛经}强调佛教中无分别等观念,这表明作者意识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意识到人的一般认识不可能完全把握事物的本质。《坛经》追求对事物的顿悟,实际上是要达到一种去除世俗中一般概念或范畴的最高精神境界。《坛经》中说: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若前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这些言词对人的一般观念的作用作了很大程度的否定,认为念上会起邪见,产生妄想。

    但如果说《坛经》绝对否定人的一般言语观念等的正面作用,也不是事实。因为从《坛经》的论述中同样可以看到,作者也认识到达到事物的最高境界需要依赖于言语,如经中说: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这里的示导和强言说都是言语,属于俗谛,它们本身虽不反映真理,但却能被用来达到真理。见到真理也就是引文中说的舍邪见和见性。当然,十分明显的是,《坛经》在总体上还是强调人的一般认识的局限性。这在现代社会中对人们也有一定警示作用,促使人们努力消除各种片面的认识,不断纠正自己认识中的错误,永远追求真理。

    第四、宣示人们只要努力最终都能达到最高境界,鼓励人们积极向善。

    《坛经》中强调人人都有佛性,宣传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这实际等于向人们表明,人人都可以达到至善之境。

    但人人都有佛性并不等于说人的佛性可以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人的佛性展示出来是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坛经》忏悔品中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挣,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这里谈到的少欲知足,能离财色、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对于佛性的展示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思想不仅对于佛教的修行有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能起到劝人积极向善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消除贪婪等不良习性。这对于减少或缓解社会矛盾,创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这些作用之外,《坛经》思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作用,这里所提及的仅是笔者力图重点或侧重论述之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坛经》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