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坛经》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
    《坛经》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

    姚卫群

    《坛经》是中国佛典中罕见的被称为经的文献。就其思想内容和历史作用而言,它在佛教史上也确实有不少佛教经所具有的地位。《坛经》产生于中国,影响也主要在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种成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它毕竟是佛教文献,而佛教文献总是会或多或少地与印度文化有某种联系。《坛经》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应当说,它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交融的一种产物,而且在当今世界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坛经》与印度佛教思想的联系作些探讨,并就《坛经》弘扬的基本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简要地提一些看法。

    一、《坛经》倡导的重要佛教思想

    《坛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有多方面的佛教思想。但其主要弘扬的思想也较突出,即侧重强调一些大乘佛教的基本观念。这里面较突出的有:性空无分别观念、中道不二思想、佛性顿悟观念、二谛观念、佛法在世间思想、禅定的定义等。

    空的观念是佛教的基本观念。所谓空在佛教中有种种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乘佛教的性空观念。即认为事物的相状是不实在的,没有自性。从这种基本观念出发,佛教又有种种其他的论述。《坛经》在性空方面的论述十分明确。

    《坛经》般若品中说: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段话很清楚地表明了《坛经》关于性空的思想。在《坛经》看来,世间各种现象,无论是山河大地,还是日月星辰,各类人等都空,而且,天堂地狱和各种佛土也是空。总之,没有什么不空的事物,因而一切现象都是性空。

    既然是性空,那么,人们通常对事物的一些观念区分就是不实在的,因而,佛教又有所谓无分别的观念。人有了五分别的观念也就不会再执著事物,不会被束缚。《坛经》在这方面也有论述。

    《坛经》定慧品中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里面提出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实际贯穿的思想基础就是佛教性空的观念。《坛经》中对这三点(无念、无相、无住)有具体的解释:

    关于无念为宗,《坛经》定慧品中说:无念者,于念而无念。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这也就是说,所谓无念,就是不执著于外境,在境上不生念,因为境不实在,若生念便是邪见,要有所得,但实际上是无所得。

    关于无相为体,《坛经}定慧品中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这里讲的无相是要求不执著于外部事物的相状,各种相都不实在,因而要离相,如果能离相,也就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达到所谓清净。

    关于无住为本,《坛经》定慧品中说: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义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这里讲的无住,仍然指不能将事物视为有自性,否则的话就将受束缚。如果不住就不会有束缚。

    中道观念实际是佛教的一种思维方法。《坛经》中直接使用中道一词的场合不多,但运用这一方法的情况不少。(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坛经》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