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的版本及其思想
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同样认为自性被妄念尘埃所覆盖,与神秀并无二致。但是,在如何尘埃上,慧能的态度与神秀截然相反,他反对拂尘看净,指出: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认为只要令善知识于白色身见自性有三身佛,知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自性焕发光芒,那么,就无所谓甚么尘埃覆盖,哪怕出污泥亦不染,这就是慧能强调的本觉性。进而言之,尘埃云云,亦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妄念而引起,自性清净,也就没有甚么内在外在、尘埃云雾,人与自然、与广袤的世界融为一体,到此境界,既可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也可以是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人为的差别对立既已超越,世界是真实的,也是虚妄的,色身是舍宅,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它。慧能的两偈相辅相成,正体现这种思想境界,即使是本来无一物,亦无不可,问题是我们仍以差别对立的眼光来看待它,眼前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那么,如何才能挣脱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逻辑思维困境而柳暗花明呢?《坛经》说: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闻其顿教,不假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一切邪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众生之迷在于想通过修行而成为外在的、彼岸的佛,因此,要通过认识自性而打通内在与外在的对立。二元认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利刃,但它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等种种隔阂对立,把一个完整和谐的世界(包括人自身)割裂得支离破碎,各执一孔之见而自鸣得意,不能以原本的面貌认识世界,获得总体完整的认识,由此产生种种对立烦恼,被人为的外在所牵累,耽迷于此而求解脱,其可得乎。一些比较聪明周到的人,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以求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岂不知把事物分为优劣、明暗、真假等两个方面,本身就已陷入二元认识论的迷潭,没有认识到事物的优点就是其缺点、发展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否定的过程,就如二元认识论既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利器,又是使我们茫然自失的陷井。因此,要摆脱困境就不能在迷宫里打转,而必须超脱出来,从造成迷惘的根源上去解决。在超越二元对立的关节点上需要顿悟,一旦打通,则即时即刻一切尽悟。由此说来,慧能的禅法并不是甚么艰深玄虚的理论,其所强调者,归根结蒂就是要人们不落思维,以中观正道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原始根本面目,本性自净自度,大彻大悟,即知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以本意而不以译名解释三宝,就是为了进一步破除外在的法执。慧能于此坚持了首尾一贯的自性成佛和中观正道,并以顿悟而获得彻底的超越和解脱。
慧能取得这一革命性的突破,得益于般若空观,故《坛经》说道: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当你把握了世界整体的原来面目,一切横亘于人与自然、万事万物之间的鸿沟对立荡然消失,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是那么地藐小浅薄,在家出家、东方西方并无差别,烦恼亦是菩提,那么,定慧自然融为一体,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一切无碍,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清规戒律得到全新的阐释,刻意的执著遭否定,门派之见被摈弃,依据禅的直观而建立起无相戒,重构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南宗禅体系。
无念即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念。无念不是甚么都不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