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版本及内容流变
上座既是首座群僧之首。所以,在所有的弟子中,法海听闻师父慧能开示、说法的机会最多。更主要的是,因为慧能不识字,不能亲自审定《法宝记》的文字,同时,慧能生在岭南边地,地方口音很重(在《坛经》中,慧能曾经说过:自己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而法海是广东曲江人,能听懂六祖慧能的方言土语。因此,由法海记录、整理的慧能语录最为全面,,最为珍贵。
惟有这样,才值得他临终郑重交付:
此《坛经》,法海上座集。上座无常,付同学道
涤,道际无常,付门人悟真。
法海上座无常,以此《坛经》付嘱志道,志道
付彼岸,彼岸付悟真,悟真付圆会
这些经文表明,法海去世后,经他整理过的新《坛经》抄本,开始在岭南曹溪一带流传。到敦煌抄本所依据的底本成书的那个年代,传到悟真;到惠昕本所依据的底本成书的年代,传到了圆会。
据易行广《曹溪禅人物志》考证,法海圆寂于公元730年,志道卒于740年。他俩同是慧能的弟子。以此推断,悟真为慧能的再传弟子,弘法的时代,应该在750年前后。
《传灯录》卷二八,有慧能的另一位弟子、南阳慧忠的这样一段对话:
南阳慧忠问禅客:从何方来?对方答:南方采。
慧忠再问:南方有何知识?对曰:知识颇多。慧忠三
问:如何示人?禅客表述了南方宗旨的见地。忠
国师呵责道: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削除圣意
这就是说,早在750年,《坛经》至少已增添进南方宗旨慧忠已经见到了南方宗旨的添改本。由此可见,慧忠早年看到过《坛经》的原始版本《六祖法宝记》,或者是法海的整理本,否则,他如何知道有了改换呢?
印顺在《中国禅宗史》说,给《坛经》揉进南方宗旨的人,是志道:
志道是广州南海人,他的色身无常,法身是
常的对立说,与慧忠所知的南方宗旨,《坛经》
中色身无常而性是常的见解相近。《坛经》的色
身无常,法身是常说,如作为志道传的添改本,应该
是非常合适的。
悟真以前有志道,思想与南方宗旨相
近,所以推定为:悟真所传,敦煌本所依的底本,是
修改过后南方宗旨本。
由于南方宗旨的增添,引起南阳慧忠的感叹添糅鄙谭,削除圣意。可见,此时这个体系的《坛经》,在法海已经整理的基础上,又有了新变化。
其后,已经被尊为经的六祖语录,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慧能后世子孙中次第传授、流通。在流传过程中,历代免不了又有添改,到惠昕时期(约为公元967年),已经是古本文繁,披览之徒,初忻后厌,所以他要简而要之,形成了今天的惠昕本。惠昕本所照的底本,近于敦煌本,是圆会所传本。
另一个方面,揉进了南方宗旨的悟真本,传人京洛,神会门下利用其次第传授的世系,如法海付道潆,道潦付悟真,而加以利用,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以禀承坛经为南宗弟子的依约。《坛经》,在这里被当成了南宗传宗的信物。他们根据这个需要,对《坛经》作了刻意的加工,补充付法传宗之类的内容,舍弃与传宗无关的经文,连经名也进行了一番精细的修饰,这就是《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从而形成传宗本敦煌本《坛经》。
据印顺法师考证,坛经传宗的改补,约为780-800年间。
《坛经》内容的流变
无论哪种版本的《坛经》,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主体与附录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