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顿悟思想”小议
定慧,
汝和尚教人戒定慧如何?当为吾说。志诚曰:秀
和尚言戒定慧: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
自净其意名为定。此即名为戒定慧。彼作是说,不知
和尚所见如何?慧能答曰:此说不可思议,慧能
所见又别。志诚问:何以别?慧能答曰:见有
迟疾。志诚请和尚说所见戒定慧。大师言:汝听
吾说,看吾所见处: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
定,心地无痴自性慧。慧能大师言:汝师戒定慧,
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上人。得悟自性,亦不立
戒定慧。志诚言:请大师说,不立如何?大师言:
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波若观照,常离法相,
有何可立?自性顿修,立有渐次,契亦不立。
在这些论述中可见,慧能认为,定慧体一不二,二者相互涵容,定中有慧,慧中有定,犹如灯与光一样,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与光,是体与用的关系,定慧亦复如此,两者更无本质差别。既然如此,当然也就没有先后等次的差异。领悟及此,在修行时,也就没有必要强分戒定慧的阶次。慧能还特别指出,世人强分戒定慧的阶次,乃是执着于法相,心口没有统一,这乃是一种法执。缘此,他批评神秀所说的戒定慧是为小根智人所言,而他所说的定慧无别,乃是为上根智人而言。慧能还进一步指出自己所言戒定慧统一的根本,在于人的自性,即要求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波若观照,常离法相。这样,慧能在其心性论的基础上,对戒定慧作了新的解释,给予其新的内涵,其意义,在于破除了执着于法相的错误看法,而建立了自己以空摄有,空有一如的观点。此种新的佛学观点,在其时,确实具有惊世骇俗的效用。以致于神会在南阳临湍驿向以诗佛著称的诗人王维宣扬此种定慧等学的新观点时,王维会惊愕地说大奇,曾闻大德皆未有如此说。并评价说: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
从上所论可见,慧能强调顿悟,但他并未对渐修进行完全的否定。在《坛经》中,他多次论及到渐修,指出渐修是小根器人之所为。但是,从慧能自己的修行实践而言,他虽宣称自己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可从《曹溪大师别传》等文献记载来看,慧能本身的修行,亦有一个渐修的过程。今不烦文字,抄录大要如下:
慧能大师,俗姓卢氏,新州人也。少失父母,
三岁而孤。虽处群辈之中,介然有方外之志。其年,
大师游行至曹溪,与村人刘志略结义为兄弟,时春秋
三十。略有姑,出家配山涧寺,名无尽藏。常诵《涅
口经》。大师昼与略役力,夜即听经,至明,为无尽
藏尼解释经义,尼将经与读,大师曰:不识文字。
尼曰:既不识文字,如何解释其义?大师曰:
佛性之理,非关文字;能解,今不识文字何怪?众
人闻之,皆嗟叹曰:见解如此,天机自悟,非人所
及,堪可出家,住此宝林寺。大师即住此寺修道,
经三年后闻乐昌县西石窟有远禅师,遂投彼学坐
禅时有惠纪禅师,诵《投陀经》,叹曰:经意
如此,今我空坐何为?惠纪禅师谓大师曰:久
承蕲州黄梅山忍禅师开禅门,可往彼修学。
(《曹溪大师别传》,引自郭朋《坛经校释》附录)
以上记载尽管十分简略,但仔细分析,仍不难见出慧能大师的修行,实有几个阶段:其一,听无尽藏尼夜诵《涅架经》;其二;跟从乐昌县西石窟远禅师学习坐禅;其三;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