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泡沫渐灭
州商会副会长、阿拉伯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的推荐下,胡宾斥资2800万美元,买下迪拜世界地图岛中的“上海岛”。如此霸气的海外投资大手笔,在温州商界被奉为美谈。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温州民间资本前往迪拜。2008年,加拿大温州商会会长张进云获得迪拜人工岛“丹娜岛”上50万平方米土地的所有权。

    在胡宾以不足1000美元的单价购买“上海岛”时,阿联酋附近的“爱尔兰岛”房价已经突破1万美元,而“朱美拉棕榈岛”的每套住房价格则在50万美元到140万美元之间。因此,胡宾与张进云等温商都深信不疑,迪拜的地产市场潜力无限。因此,“上海岛”和“丹娜岛”都被预计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房产。

    温商看到暴利,于是把资本纷纷转移到迪拜房产。“刚开始一套两套,最后是大家一起整层买,整幢买。”阿联酋温州商会副会长王伟胜说,“全世界的炒房团都来,印度人最多,一个印度人买了50幢别墅。温州人里面,只要在那边经商几年的,没有不买房子的。”

    2007年,国内的房地产早已杜绝炒楼花,各种管理异常严谨,而迪拜的“自由市场”让温州投资者窃喜,王伟胜回忆,在最火热的时候:“一顿饭吃下来,当地的一幢楼可能就被温州人买下了。”

    此后,迪拜的楼市疯涨。在2001年,迪拜的别墅每平方米售价8000元人民币,到2008年迅速上涨到4万多元每平方米;迪拜塔是世界著名的“第一高楼”,2004年迪拜塔还没有开建,每平方米高达5.6万元人民币。2008年,市场炒作的顶峰期,达到惊人天价——20万元每平方米。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泡沫堆积时,危机也在暗中滋长。

    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底,迪拜财政部对外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10亿美元的债务最少6个月,以便进行债务重组。”《纽约时报》的报道称:“‘迪拜世界’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欠下巨额债务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烂尾楼”,这个烂尾工程,被称之为“世界地球岛”,由300多个人工岛组成,规划成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海岛群,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银行资金以及惊人的国际热钱。胡宾买下的“上海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岛,预计投资12亿,在2010年造成一个世界性的“海上皇宫”。危机爆发之后,“上海岛”项目也就此搁置。“卖掉了四成的房子,钱付过6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然后就没有动静了。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的‘上海岛’现在已经有几十亿元的销售了。”

    当众多的温州投资者纷纷撤离时,一位温州女商人却成为了“最后的守望者”。就在2009年,她投资3亿元买下迪拜5块地,每半年首付6000万元。如此庞大的项目,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接盘者,这位温州女人只有期待“守得云开见月明”。

    之后,又有媒体曝出一条让投资者恐慌的信息,“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已经在打“三折”出售。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迪拜的现楼价格同比缩水超过45%,楼花暴跌57%,新房空置率超过四成。

    就此推算,温州人在这次迪拜危机中,蒸发掉的资产达20亿元。还有一种说法是:“温州民间投资迪拜楼市被套的资金达30多亿元人民币,这并不包括在迪拜经商的温州人购买的自住房的缩水资金。”

    楼市全线崩溃

    2010年楼市的高价持续,导致温州炒房客的再次疯狂,楼市泡沫堆积如山。

    2011年伊始,新一轮国家宏观调控重拳出击、步步紧跟,房市迎来全国性“拐点”,泡沫全线崩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简介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目录 > 第一章 泡沫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