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不断地创造顾客
,董明珠却一直高举着“先打款再出货”强硬风格的大旗,曾用400万元的销售成本创造了100亿元的销售额的业绩。对于格力电器取得的销售业绩,对于格力电器对流通领域正在兴起的大型连锁点较小的依赖性,董明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谈到销售,大家都认为营销是企业发展的要素,甚至很多人都把营销看成是企业至高无上的东西。实际上这是人们认识的一种误区。结合格力电器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产品比营销更重要,没有优质的产品做后盾,营销只能是一句空话。”格力连续12年行业销售第一,一是靠其强大的销售渠道,二是靠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格力现在已经做到了通过质量深入人心的效果。由于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在购买空调的时候,会先到网上了解空调品牌的优劣。在大家推荐最多的空调中,格力是第一位,被推荐的理由是“质量可靠”。这样,格力无形中又吸引了一大批顾客。真正可靠的营销不是靠价格,而是靠过硬的质量。

    1998年,一家报社要买500台格力空调,希望在价格上能优惠一点。为了带动更多的集体消费,格力同意了优惠,报社很高兴。第二年,这家报社又来买空调,并且要进一步要求降价,理由是另一家同类空调比格力低500元。虽然算得上大客户,但董明珠却意识到如果继续降价,会对公司发展不利,而且,这也不是格力做事的风格。董明珠跟报社表明,她不会再降价了,结果报社买了另一家的空调。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可到了2000年,这家报社又找上门来了,这次对方不再谈什么价格了,只说要格力空调,原因是格力品质好。可见用户并不是只盯着价格看,当他们对产品质量有了切实的比较后,他们就会有更加理性地选择了。格力空调的热销,究其原因还是满足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董明珠在担任推销员的时候,曾涉猎过不少介绍国外成功的有独创性的营销故事。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最不能忘怀的是“两个卖鞋的故事”:拉卢布尔鞋业制造公司和韦尔斯诺制造公司各自派出了一名业务员去开拓鞋业市场,一个叫约翰·杰克逊,另外一个叫詹姆斯·埃尔森。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当晚,约翰·杰克逊向总部发了一封电报:“上帝啊,这里的人从不穿鞋,有谁还会买鞋?我明天就回去。”詹姆斯·埃尔森也向总部发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们正好从头开辟主宰这里的鞋类市常我建议把公司所有的存货都运到这里来。另外,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扎根下去。”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

    董明珠十分欣赏第二位卖鞋的伙计,认为这才是真正有远见,有超前的眼光。这个故事所包含的经营哲学是:先创造出表面上尚无明显需求的产品,再开发出对它的需求。尽管这是一种潜在的需求,但也是顾客真正的需求。格力在最初的时候也并不注重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直到1993年,格力空调和其他国内空调一样存在着噪声和返修率高等问题。对此,企业内部存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质量改进是一个缓慢改进的过程,格力最需要做的是先占领市场,在规模上、价格上向对手发起冲击。

    这实际上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式;另一种意见是以朱江洪为代表的质量改革派。通常来说,一个企业内部总会有众多部门,站在局部的利益考虑,每个部门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总是在哪个部门更重要上持不同观点。以销售部和质量部为例,最常见的争论就是销售部认为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销售能力再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看来,习惯于从全局思考问题的董明珠重视产品质量,也就不足为奇了。董明珠是从企业的大局考虑问题,而不是从自身的利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简介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目录 > 二、不断地创造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