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生命线


    除了恶劣的天气,喜马拉雅山南麓平均海拔接近7000米的山峰也是当时的飞机不可能逾越的一个高度,飞机只能在山峰之间低凹处穿行。骆驼和它高耸的峰背,对于沙漠戈壁的旅行者是安全的象征,但在这条航线上,那高达7000多米的一个个“峰背”对于飞行员来说,就是死亡的陷阱。“你以为能过去,结果没有过去,就撞山了。从中国飞到印度,最少一天摔两三架。”龙启明说。

    由于飞机失事率太高,援华空军把这条航线称为“死亡航线”。在天气好的时候,飞行员们完全可以沿着山谷里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他们给这条撒落着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冷冰冰的名字“铝谷”。

    虽然飞行难度极大,但飞机照飞不误,“驼峰飞行员”们谁都不知道明天是生是死。龙启明说:“洋人一上飞机就画十字祷告,关了飞机门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来,所以有时候你看见飞行员,一下飞机就在亲吻地面,就是这么个心态。”

    飞行员们永远摆脱不掉的是亲眼见到伙伴们在自己的面前牺牲,这是很痛苦的经历,所以他们都会很小心自己的安危。

    那时候,平均每天有一百多架次飞机飞行在驼峰航线上,“驼峰”成了抗战中最顽强的一条生命线,但也因此成为日本空军最重要的攻击对象。

    一天,刚执行完运输任务返航的龙启明突然发现两架日军战斗机正向他们飞来。当时,龙启明他们的飞机没什么护航,都是各飞各的,甚至连一支枪都没有,怎么办?危急时刻,龙启明觉得自己是命不该死,当时有点云层,他就赶快躲到云层里面去。在云层里转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摆脱了日军战机。但当飞机飞到机场附近时,龙启明又收到消息:日军飞机正在对机场进行轰炸,而此时他的飞机所剩的油量已经不多了,于是,龙启明决定冒险迫降。

    60多年以后,龙启明回忆起这段冒险经历依然心有余悸。他一边用右手模仿跑道、左手模仿飞机,一边说:“一点油都没有了,发动机动都不动了,一接近飞机跑道的时候,飞机‘啪’地掉下,就像个死鸭子一样,一动都不动。”老人觉得自己很幸运。

    同样幸运的还有驼峰飞行员乔治·塞勒,他遭遇两架日军战机时,也是躲在云层里才避过一劫,大难不死的。乔治·塞勒还用照相机拍下了那片云柱,并且把这张照片命名为“救命庇护所”。

    杰伊·文雅德的家乡在美国气候宜人的迈阿密。从航校毕业时,他正计划跟女友结婚,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中国飞“驼峰”时,文雅德立即取消了婚礼。因为学校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一旦去了“驼峰”,就可能将永远长眠在那里。

    文雅德说:“有很多大学生很快结了婚,然后分开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我不想让她经历这些。于是我说我非常想结婚,但我不能这么做,你还太年轻,不能承受丈夫走了,丢下自己一个人的事实。”

    从飞“驼峰”的第一天起,20岁的文雅德就一直都在祈祷,祈祷自己能安全地飞完规定的650个小时,然后回到家乡迈阿密。那时候,文雅德有时一天要连续飞行十几个小时。

    文雅德的运气也不错,在之前的86次飞行任务全都圆满完成。

    1945年1月6日,下午7点,文雅德将开始他的第87次飞行,路线是从印度苏克雷汀基地往东南飞行,穿越缅甸和横断山脉,绕过大理苍山后再往东飞到昆明。

    起飞前,气象分析员告诉文雅德:今晚驼峰航线上空会有时速达到75英里的强风,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飞机起飞不久后便进入了云层,文雅德明显能感觉到飞机在强烈的气流中上下颠簸,而周围频繁的闪电则预示着前方的天气会更糟糕。果不其然,文雅德和同行的飞行员们遇到了风切变,他可以清楚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十一章 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