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谈谈我的习作《枫》
    作者:郑义

    我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了两年文化大革命,后到太行山的一个仅九户人家的小山村插队五年,又到吕梁山的矿区当了四年乡煤矿工人。“四人帮”垮台后,党又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

    有的同志问我写的时候可曾激动,流泪。我回想了一下,没有。大概是因为这一主题在我心中埋藏得太长久了!泪水早不轻洒,激情也化为冷静的仇恨。有的读者看了来信写道:“绞死‘四人帮’!这群(该)杀千刀的刽子手!”——这正是我写作时强压在心底的愤怒的呼号!

    时代告诉了我写什么,但却没告诉我怎样写。“四人帮”搞乱了全部文艺理论。我没存什么创作经验,也不懂文艺理论,但我总觉得要写点真的,要继承源于的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在构思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时,直觉立即把我的思绪引向战斗。因为正是在这血与火的陶冶下,人们的热情、勇气和宗教狂热同时升华为最纯净的冰晶。在这里,两者之间的矛盾达到顶点,这种不可调和的尖锐冲突,就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性。

    当情节大致有了轮廓时,心中孕育己久的卢丹枫的形象也进一步清晰。她的性格、音容笑貌渐渐活跃起来。有人问卢丹枫的原型,回想起来,开始时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特儿,但与她相同的姑娘的形象,在我眼前却有一批。我一闭眼,许多女同学在文化大革命中那种圣洁的殉道者的形象立刻浮现出来,勾起我心底阵阵辛酸。热爱生活,忠于革命,为追求真理不惜抛头洒血,这本是我们这一代最可宝贵的品格,但被林彪、“四人帮”导向新宗教,竟酿成一个时代的悲剧。我决心要写好丹枫,让仇恨的火焰烧毁林彪、“四人帮”封建法西斯殿堂,戳穿他们的骗术!直至动笔之后,在丹枫从一批人变为一个人的过程中,我才感到隐隐绰绰地总有一个熟人在我面前,我自觉不自觉地照这个人写。到最后,我终于看清了,她是我一位小学同学。文化革命中,我们是势不两立的两派,同时又是挚友。

    情节和人物在我心中涌动着,但我仍强忍着没有下笔,因为总感到还缺点什么——还没有寻找到一种合宜的气氛?或是缺一个象征物?或是一个“小道具”?美感?——那种焦躁不安的心理,我至今不知该如何表达。一天黄昏,我在校园里散步。离教室不远,一棵火红的枫树吸引了我。我拾起落叶,又摘下枫叶,细细地端详着。最后,我从枝梢上摘下两片并蒂枫叶。一瞬间,题目有了。女主人公姓名有了,个性的象征有了,贯穿全篇的气息和悲剧的标志有了,“小道具”、美感都有了!我激动地回到教室。几个清晨,一稿出来了。

    那个惊心动魄的时代的一个侧面在中再现了。人们的反映如何呢?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拿出来:在一个创作会上让它经受批评的风雨。

    有的同志认为我有诬蔑、丑化文化大革命之嫌。有的同志继而提出了典型化问题:是否反映了本质,主流?于是什么“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自然主义”等等都提出来了。作为一名当年的红卫兵,我曾耳闻目睹武斗的惨状。现在,在激烈的争议声中,我一边记录着不同的意见,一边苦苦地思索着。我总觉得:有些同志所说的“历史的真实”,就是以概念化的历史来套真实的历史,“艺术的真实”就是用理想化的生活来粉饰真实的生活,而“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鲁迅)竟被视为“自然主义”!照这种理论,轻轻一句政治术语“社会主义社会难道会出现这种情况吗?”就可以抹掉林彪、“四人帮”横行时人民用血泪写下的无情事实。无产阶级文艺的典型化原则,本来是指导我们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理论武器,现在却变成了抹灰工手中的抹子,甚而变成了我们某些同志的紧箍咒、杀手锏。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反正是要写真的,决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枫简介 >枫目录 > 谈谈我的习作《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