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
计诱白马青翁矣。白马青翁远窜野人山,又无法用兵。于是长裿乃赴昌都,谒赵帅,校改:电赵帅)请示方略。赵为悬重赏,(校删 “赵为”二字)通令各理事官番官,募能生致白马青翁者。适有新任昌都理事官朱慎,晤昌都喇嘛寺管事喇嘛(校改为“晤喇嘛诺那”五字),偶谈通缉白马青翁 事。喇嘛曰:“余昔游野番地三载,为野人诵经,颇识各处酋长,不知渠辈今尚在否?”朱慎极怂之,曰:“曷往一游。万有一成,以赵帅之力,为子谋一大喇嘛寺 呼图克图,不难也。”喇嘛大喜,羸粮而往。至野番地,晤昔时所识酋长,扬言大军数万,已平定波密,现闻白马青翁逃至于此,将移师压境,宜早为之谋。野酋大 惊,求计于喇嘛。喇嘛曰:“白马青翁现在何处?”野酋曰:“前已入境,吾等尚拒之,不使过夥若桥。”喇嘛曰:“何不诱而杀之,函首送汉军,可免祸矣。”野 酋踌躇良久,曰:“万一波番报复奈何?”喇嘛曰:“既拒其入境,彼衔恨已深,今不杀之,能保其将来不图后报?祸在眉睫而不顾,遑计后事耶。”野酋大悟,急 召各山酋长共谋。数日,乃决定从喇嘛议。竟诱白马青翁过桥,执而杀之。复以强弩守其桥。其余波番见酋长已死,又为弩箭射死十余人,悉散去。喇嘛乃偕野酋, 函白马青翁首,绕道送至卡拖。长裿重赏野酋而去。又送其首入拉萨献功。赵帅以昌都喇嘛功尤伟,遂升为硕板多呼图克图。此役不失一兵,不费一弹,而能收此全 功,诚有天幸,非人力也。
[校注三十七] 按此所应募喇嘛即诺那也。诺那者类乌齐寺黑教喇嘛。宣统元年,充三十九族民众代表,谒赵尔丰昌都,请内附。因留充统领凤山之夷文缮写员。此时应募,入白马岗,说诸土酋擒斩白马青翁,与土酋函献其首以功授大总管衔,称呼图克图,建诺那寺,拨三十九族差民七十户奉之。
陈氏此记,虽较韩记翔实,惟亦微有错误。查此时为宣统三年,赵尔丰已赴四川总督任。离昌都已一年矣。罗长裿安 能谒之于昌都。又诺那时充凤山夷文书记,非昌都寺管事喇嘛。于理,昌都寺(即江心林寺)系黄教,诺那尚不得入住寺内,安能为其管事僧乎,陈当时在卡拖,但 诺那偕野番酋函送白马青翁首来报功状,未知其应募情形。既得其应募情形于传闻,又系三十年后追忆之作,自不免有用字错讹之处,兹依当时事校易数字。至于呼 图克图,乃转世活佛之称,非赵边使所得授与。韩大载行状作“大总管”似较合。且此时赵已入川,授之者亦当为代理边务大臣傅华封或凤山诸人。不应仍为赵尔 丰。惟当时傅与凤氏一切仍请示于赵,书为赵授,亦符史法。诺那进入内地后,自称呼图克图,则汉官曾许其假用此种名号,或当时姑妄给以娱有功,庸亦事之所 有。
自波密入野番,中界白马杠大山。过山行十余里,雅鲁藏布江横其前。江面宽七丈余,有藤桥通焉。两岸绝壁百丈,遍生野藤,粗如刀柄。桥宽丈许,高亦如之,皆野 藤自然结合而成,不假人工。桥形如长龙,中空如竹。枝叶繁茂,坚牢异常。人行其中,如入隧道。野人呼为夥惹藤桥。“夥惹”,番语为神造,即神造藤桥之意 也。野人迷信神权,语涉荒唐,原不足据。究之,此桥如何结合而成?河辐宽至六七十丈,岸高亦近百余丈,水流湍急,决非人力所能牵引而成者。陵谷变迁,匪可 思议。安知今日之大江,非太古时之溪流也。则当日结合自易,稍加人力,遂成小桥。迨终千万年后,浅流变为巨浸矣,小溪变为大江矣。水力既猛,冲刷日甚,故 河愈久而愈深,河岸亦愈冲而愈阔,而短桥之藤亦愈延而愈长矣。虽其构成之经过不可得见,然以理推断,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校注三十八] 按 此夥若桥,跨雅鲁藏布江上,为波密白马岗通珞渝“野番”孔道。以西文地图按之,其桥当在雅鲁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