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部下篇(11)-不能割裂的尾声
冷暖交替时节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我承受了解禁之后的最大压力——某省公安厅劳改局,称《大墙下的红玉兰》为“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党小说;在上书给中央公安部的行文中不称呼我的名字,却称之为“从犯”—— 多亏了此时“两个凡是”,被邓小平。胡耀邦等一批改革家们批倒;不然我第二次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悲剧,不是没有可能发生。记得,当时《文艺报》连续两期,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后又发表读者来信的综合材料),对小说进行了肯定的评说,才算把我从压力中解脱了出来。

    那是我最最难忘的一段日子。当时我之所以有勇气写劳改营的作品,除了生活的赋予之外,对我直接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二:一、在临汾市图书馆里,我第一次读到一个美国记者写下的《第三帝国的兴亡》,那是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三卷著作。我在读此书时,发现了我们的国家——特别是在“文革”时期,与二战前的希特勒狂热地煽情于暴政,有着若干的相似之处。这是在理性上给我的最大刺激;二、在于我的人性的全面复归:在西影有一次与导演艾水一起看一部老掉了牙的片子《魂断蓝桥),其实这部影片,我在少年时期曾经看过,并没有引起我感情上的多大反应;但是历经了20年苦难生活的我,突然被人类美好的真情震撼。我一直为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遭遇而哭。直到电影散场,我回到下榻的招待所,仍然像痴呆症的患者那般,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导演艾水没了主意,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说:“老从,你的生活中,是不是有过类似于故事的恋情?”

    我摇摇头——在青年时代,我确实没有与故事相似的经历。

    “那你是为什么呢,你也知道电影是剧作家编出来的。你不也是来编剧的吗!”

    我仍然呜咽而哭,不能抑制。

    艾水有点着急了:“快开饭了,我去给你打饭吧!”

    我摇摇手,意思是我不吃午饭了。尽管如此,艾水还是为我把午饭弄来了。他见我还沉溺于悲情之中,便骂我是个情种。真是亏待了艾水的心,我当天没有吃午饭,他百无良策之后,只好回家去了。

    当时,我梳理不清自己是中了什么邪,就是止不住泪水。事隔很久很久以后,我才对自己那天的失态,有了一点理性的分析:我是在非人的生活中生活得太久了,面对人间真情的突然袭击,一时之间难以承受——但是极为可贵的是,它像一声惊雷一般震醒了我的灵肉,我是在那次泪水洗面之后,还原成为一个人的!那种力量犹如雷击朽木,使我这棵枯木,在那一瞬间重新萌蕾吐芽。

    我十分看重我在临汾时,理性与感性的再生。也许就是它支撑着我,勇敢地走向倾吐真情的文学之路的——这就是我死而后生的全部,而无其他。到了1979年初,北京终于来人要我重回京城了。那天是该年元月6日的午夜,临汾文联的所有同志,在白天给我饯行,晚上又亲情难舍地把我和我的那些劳改纪念品,送上了火车。文联中年纪最小的王鹰,还特意为我买了许多干红的枣儿,送到了车厢中来。我的眼圈湿了,对郑老及送行者说:“我一定回来看望大家。你们是给我雪中送炭的人,我一生难忘(于1983年,我偕北京作协的斤澜、友梅、绍棠、心武曾重访临汾,以答谢对我融冰化雪之情)!”

    至此,历经了22年告别京城文坛的生活之后,我踏上了重回京城文苑的列车。

    车轮滚滚向前,我身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劳改驿站。它们的名字是:塞外的营门铁矿,海河之滨的茶淀农场,北京近郊的团河农场,山西的曲沃砖厂,晋普山煤矿,大辛庄农场和伍姓湖农场——临汾是把我从鬼还原成人的中转驿站。多少凄楚的往事,无数的苦涩酸凉,如烟似梦地一起涌进了我的心扉。我想:也许有一天,我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走向混沌简介 >走向混沌目录 > 第三部下篇(11)-不能割裂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