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上篇(9)-李建源与“龟驮碑”轶事
为了怕家里挂心,他在信中说是为病友的病而写信的——家里的回答等于判处了他的死刑,说在当前的中国,还没有医治细胞不断坏死的“肌无力”之症的良药。他对我讲起这些话时,神情颓然地黯淡下来,与那盆熊熊的烈火,形成了明与暗的极大反差。
我安慰他说:“你很坚强,养病也要靠意志。再说你离开井下,劳动也轻松多了。”
“我请求下井时,已然接到了死刑宣判,我想一个学地质的,在临去西天正路之前,总该知道点儿我的专业吧;不然,不是等于一辈子白活吗!”
我被这位新结识的同类的精神感动了——他所具有的东西,正是我在消亡的东西。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死于茶淀的几个同类,他们都是坦然地面对死亡的。他不同于他们的是,他不想自我消亡,而是想在临行之前,满足一下精神需求——试想如果没有五七年这场灾难,这样的知识分子,不是中国宝石中的宝石吗?但是历史的风暴,席卷走了他为民族贡献热能的机缘!
“你不能提出‘保外就医’吗,根据你的病情,我估计矿山是会批准的。”我向他提出建议,“你家里的人,又都是从医的,对你的疑难病症一定能有所帮助。”
“我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留在这儿为好。”他说,“人家革命群众把咱们视若洪水猛兽,一旦回到杭州,立刻会成为一块打靶的靶牌,红卫兵就是不斗死我,也会再一次牵连到我的家庭——‘文革’初期,我的家已经受过一次冲击了。”
我无言以对了——他的考虑是十分理智的。
“人的命,天注定。走一步说一步,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他凄楚地一笑,“用你们北方人的话说,该在河里死的,井里死不了。”
“你河里井里都死不了,咱们老右命硬。”我自知这是一种空头安慰,还是要说;否则我该说些什么呢,总不能说在这儿是等死吧!
他对我的话没置可否,取下挂在墙上的干粮袋,把两个白馍烤在了炭火盆边;他又把手伸进干粮袋摸了一阵,从袋里掏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来。最初我以为他在掏一块咸菜,当他的手伸到我面前时。我才看出来它是一块龟化石。它比我前两天在井下见到的那一块稍稍小一些,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背上粘连着一块手指高的煤矸石,颇似我童年在家乡孔庙中见到的龟驮石碑。
“好玩吗?”他说。
“不仅好玩,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呢!”
“送给你吧,我知道你是为它而来的。”“肌无力”开心地看着我,“在井下你就爱不释手了。”
我推辞说:“你是学地质的,我不能夺人之美。”
“我在矸石山开绞车,留心一点还会捡到这龟化石的。”他说,“这块就是我在矸石山上拾到的。”
我表示了对他赠我“龟驮碑”的感谢之情,然后又安慰他说:“你们南方人,也一定知道,龟在民俗中是吉祥的象征,你拾到它说明你是有福之人。它会保佑你的身体,很快恢复健康!”
我自从得到这具“龟驮碑”后,每天用机油和绵丝擦洗它体躯上的灰尘,直到把它擦洗得通体锃光明亮。张沪也很喜欢这具古化石,她年轻时喜欢画画,因而她还在工余时间,画过它的肖像。她和我经常坐在老屋,欣赏那龟背上的八卦纹络,不仅仅从中领略它演绎的大自然的升腾与沉没,更从它驮碑的形象中,去咀嚼历史与人生。
大约过了有3个月的光景,“肌无力”终于因为他的病,走到了他的生命尽头。事情发生在夏季里的一个晚上,我们在井下装完矸石车时,阎恒宝用电铃通知绞车房开车,可是铃声响了半天,还不见绞车启动。阎老西子让我爬上斜井,看看井上出了什么故障。我吃力地爬出近百米深的斜井,出了井口又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