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部上篇(4)-“作茧自缚”的第一天
教师为数不少。陆鲁山的话,绝不是针对他说的。我和陆鲁山相识于茶淀,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在靠近埋死人的586坟场附近的大苇塘干活时,我们曾谈过不少心里话(在中,我己然写到我和他之所以谈在一起,首先因为我们俩都是独子,而且都是从小丧父,母亲养育我们成人,历尽了许多苦难)。五七年一声霹雳,我们都成了“另册公民”,因而命运极其近似。在我的记忆中,他性格十分固执,非常任性。他喜欢哼唱俄罗斯歌曲——特别爱唱列宁被流放时喜欢唱的《三套车》。此时,他发表了命运咏叹调,两排大炕上的欢悦气氛,被他扫荡一空。

    赵岳连连摇着他细脖子上的脑袋:“行了,只当我什么也没说。人总是活在希望里,我都快成饿死鬼了,可我仍然没有放弃做梦。”(这些十分逼真的生活细节,我本来早已忘却;在80年代初,学长赵岳特意来到我家忆旧,告诉我不能忘记在苦难历程中、知识分子的种种扭曲生态。)可是正像陆君所言,第二天我们开始劳动的项目:编织我们监舍四周的铁丝网,便使我们昏昏然的心境,第一次吞噬冰砣。

    头天晚上,董维森教导员召开了我们到三畲庄之后的第一次训政大会。他的态度虽然十分温和,但是仍然不失专政与被专政之间的距离。他说:你们来到这儿,已经两天了。我不想在你们下车伊始就胡乱他说上一通。你们都是知识分子,尽管文化层次有很大差异;但总起来说,你们都是文化人。经过我这两天的观察,恕我讲话直率,你们中间的有些人,真让我感到失望。接着,他例举了许多事例,我能记得下来的,有这么两件事:一、董教导员例举了赵岳、徐继和满地找脏东西吃,有失知识分子的自尊自重;二、他说调我们到这儿来,当然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关,自暴自弃不好;但是梦想天上掉下馅饼来的事,也不会发生。会议最后宣布:明天的劳动项目,在我们的驻地四周,编织铁丝网。

    刚刚散会之后,被点名的徐继和就追上了董教导员,他对是否编织铁蒺藜毫不关心,而是解释他为什么要到处寻食。

    他说:“教导员,我是大肚汉——我饿。”

    董教导员摇摇头:“你们的粮食定量,已经够高的了。你们到来之前,场里特别研究了你们的伙食,要让你们吃饱吃好。”

    徐继和拍着他自己的肚皮,继续与董教导员纠缠:“您看,对我们这些‘总感觉吃不饱’的人,能不能多给点定量?”

    “你是学什么的?”

    “报告,我过去是学什么专业的并不重要。我的肚子总吃不饱,涉及到我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您想,这话没有错吧!”

    我们围观的人都为这个不知死的鬼,冒出这些话来而心惊。道理很简单,尽管三畲庄不是茶淀,但劳改单位都是一家。徐继和这副玩世不恭神态,能不激起劳改干部的火气来吗?可是董维森并没为此而动肝火,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徐继和之后,反诘他说:“我也问你一个问题,人的饥饿是不是与吸烟存在着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呢!”

    “没有关系。”

    “那可就怪了,我昨天隔着窗子,看见你在那堆垃圾旁边,不仅找吃的,你还在捡烟屁股抽,这也是因为肚子空吗?”

    “这……”

    “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你们知识分子应当自尊自爱。”

    董没有再多说什么话,转身离我们而去。

    由于有这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我认识了徐继和。他是北京钢铁学院的学生,来自南方某省,据说,在校时曾是个优秀学生。几年的劳改生活,饥饿后遗症使他没了知识分子的体面,更没了书香气质——他在后来,每天光着脊梁,腆着个外突的大肚子,在劳改大院晃晃悠悠,像只土里刨食的大公鸡般地寻找着各种能充饥的食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走向混沌简介 >走向混沌目录 > 第二部上篇(4)-“作茧自缚”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