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06章高手
   他也不敢违逆老太爷,低低道了声是,乖乖去了西次间等候。

    松鹤堂的正厅,就只剩下陈璟和陈老太爷。

    “央及,你坐下。”老太爷道。

    陈璟从进来就一直站着说话。伯祖父和伯父们面前,轮不到陈璟坐着答话。直到众人都散去,老太爷才免了虚礼,让陈璟坐下。

    “是。”陈璟就依言,坐在了方才二伯坐的位置上。

    老太爷已经八十,偏瘦,鬓角花白如雪染。他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看上去比他实际年纪小十来岁。

    别说古代,就是后世医学那么发达,在八十岁能有这等健朗,也是非常难得。

    比如大伯父,今年六十二,看着还不如老太爷有精神。

    老太爷眸光炯炯。

    顿了顿,老太爷才说:“央及学了医术!是哪位高人指点的?”他的语气非常肯定。

    旁人可能以为陈璟是运气好,或者碰巧治好了陈三老爷,老太爷却不这么认为。

    活了八十岁,治下这份庞大家业,老太爷的眼光依旧不失年轻时的精明犀利。就像陈璟所言,用药贵在精而不在多。能这么精准对症用药,用药又这般平淡无奇,陈璟的医术,远远高于世人的想象。

    炉火纯青的医术,才能做到化简单为神奇。

    这等高超医术,不应该出现在陈璟这样十六岁的年轻人身上。

    “并没有人指点。”陈璟道,“家里有几本医书,《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都是兄长买的。念书累了,我也会读来消遣,一来二去,就记得个滚瓜烂熟。”

    七弯巷那边有医书,这个陈老太爷知晓。

    陈璟的先父母身体很不好。

    他先父一开始还算不错的,而后竟倏然消瘦,后来就慢慢靠药罐养着。陈璟的母亲,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却只养活了陈璟和他哥哥陈璋,足见他母亲自身是有大问题的。

    父母双双卧床的那些日子,陈璟的大哥陈璋心里也烦躁。大夫说话,时常没个准,陈璋自负聪明过人,就花钱买了药书,自己在家里研读,想自己来医治父母。

    可最后,陈璋还没有读出个名堂,他父母就去世了。

    父母去世之后,陈璋放下了学医这条路,安心读书,次年就中举。

    陈璋是陈氏玉字辈子弟中,最为杰出的。无奈他生在七弯巷,若是生在旌忠巷,没有家里那些琐事烦心,只怕进学更早。

    而陈璟说,他随便看看药书,就能背熟,应该不是假话,从他这次出手治病就可以看出。

    难道这孩子,比他兄长更有天赋?

    怎么听闻从陈璟有点呆头呆脑,不及他哥哥半分聪慧呢?

    陈老太爷自诩看人目光精准,却也看不出来陈璟话里的真假。这孩子一派淡然,被陈七刁难不愤怒、治好了老三也不自夸,好似只是做了件随手之事,没有半点假装。

    这份荣辱不惊,让见多识广的陈老太爷心里纳罕。

    “……原来央及是自学成才。”陈老太爷笑了笑,然后又微露严肃,“学医,算个出身,到底不如读书。自从科举这一制开立一百三十余年,咱们望县,总共出了五十名秀才,二十一名举人,三名进士,算得上声名显赫的。”

    一百三十余年前,才有科举……

    那这是唐朝吗?

    陈璟心里,微微起了点涟漪。

    而后,这点涟漪又快速消去。夏氏梁国,夏氏梁国,这个时空在历史上不存在,为什么非要套进自己熟知的历史里去?

    他无奈在心底笑了笑。

    科举制有了一百三十多年,整个望县出了三名进士,二十一名举人,这的确是高产!

    要知道,每三年一次的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医圣记简介 >医圣记目录 > 第006章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