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两说之争
    徐振宇拿着一本《西陵峡七号汉墓考古发掘报告》单行本,走进了台长室。

    阳光从台长室右侧的落地式钢窗投射进来,把室内照得亮堂堂的。在一张高脚式大写字台前,放着一架天蓝色的、齐胸高的天球仪。在电脑控制下,严格按照天空中星辰的出没时刻,缓缓旋转着。徐振宇向天球仪投去一瞥,只见室女星座正从天球仪的地平圈上冉冉升起。在台长室的左面墙上挂着太阳、行星、彗星、月球、小行星以及宇宙里几个著名星云的照片。这些彩色照片,看起来十分壮观。在后墙上,挂着蒋兆和画的张衡、祖冲之、一行和郭守敬的彩色画像。画像下面是一排书柜,书柜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

    “小徐,快坐下!”一个身材适中的老人给他搬了一把椅子,放在落地式天球仪旁边。

    这个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山天文台台长黄敬之教授。在他清癯的方脸膛上有一对目光深邃的眼睛,眼角旁隐隐出现了鱼尾纹,在花白的鬓发之间露出了异常宽阔的前额。鼻梁上的那副深度近视镜不但没有妨碍他去洞察宇宙的奥秘,反而帮助他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黄教授,这份考古发掘报告您看过了吗?”徐振宇打开卷在手中的那本单行本。

    “看过了。”

    “关于铜球的记载,您信不信?”

    老教授的眼里充满了光泽,他兴奋地说:

    “我国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张衡发明的‘水运浑象’。”

    说到这里,他把目光移到了窗外。窗外置放着一架一人多高的水运浑象仿制品,还有中国古代的浑仪,赤道经纬仪和纪限仪。阳光照在这些古铜色的仪器上,闪闪发光。老教授深邃的眼睛里迸发出无限钦佩的目光。他把目光一收,投向室内那架缓缓旋转的天球仪。

    “小徐,你看这个现代化的天球仪,它的基本原理、作用和一千八百年前张衡发明的‘水运浑象’几乎一样。只是这架天球仪用电脑控制时间,用电力驱动;而张衡的‘水运浑象’用漏壶滴水控制时间,用水力驱动。可见张衡的‘水运浑象’已经是一件十分完善的天球仪了。它不可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浑象,在这之前一定有过比较简单的。如果说张衡之前三百年就有了简单的浑象,那不是合情合理的事吗?因此,我推测铜球就是张衡之前的浑象。”

    黄敬之打开抽屉,取出一张古星图的大幅照片,指着它说:

    “吕迁临摹的这幅星图,精度的确不太高,有些星甚至无精度可言。这正好说明,那个铜球形浑象产生年代较早。在那样的年代里,天球仪的精度差一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话要说回来,这幅古星图也还不是完全不可辨认。”老教授指着星图上的一个地方说,“在任思宏同志首先证认出猎户座的基础上,最近我又证认出了大熊座和大犬座……”

    “是吗?”徐振宇惊喜地站了起来。

    “你看,这七颗星就是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

    黄敬之停顿了一会儿,又指到照片上的另一个地方:

    “你再看,在猎户座的斜下方,这几颗星就是大犬座。”

    徐振宇摇摇头:“怎么不大象呢?”

    “是不大象。你注意到没有,这个星座里缺了一颗……”

    “哎呀!我知道了,”徐振宇惊呼道,“缺了一颗天狼星,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

    “这么引人注意的天狼星,吕迁是不会把它遗漏的。我们早晚也一定能把它证认出来!”老教授信心十足地说。

    几天之后,《考古学术研究》发表了黄敬之教授的文章,铜球是天球仪的说法就此传开了。

    一天,徐振宇在南山天文台资料室里浏览杂志,无意中在《长江大学学报》上,看到了该校历史系副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星图之谜简介 >古星图之谜目录 > 第六章 两说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