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要我多嘴多舌地嚼咕什么了——一切,都以救国救民的任务为先;启京先生请千万留意,若有什么不尴不尬的人物动静,务必同二才方面知会一声。”

    说完,普查员拾起几上的纸册,朝家父晃了晃,意思彷佛是说:“就这样儿了”随即一拱手,左掌右拳揖了揖。家父更是虔敬异常,当下分甩双袖,右膝打个弯颤,道:“恭送尊驾——”

    “免免免——”普查员扭身推门,出去的时候朝我挤了挤眼睛,又扬声冲家父道:“别忘了!

    我是来普查的。”

    老实说:原本期待着像过年守岁一样通宵待客、接受“普查”的我其实是失望的。再加上日后从小三、小四甚至徐老三等别家的伙子们口中所得知的情况,也颇令我不快——在旁人家,那二仪的确热闹非凡。有人说普查员谈笑风声、言辞亲和;有人说普查员容貌娇美、艳光四射。接待他们的家庭总竭尽所有地端出瓜子糖果,有如迎迓一位远道而来的娇客,众人围/闲话,笑逐颜开——

    果眞像过了个大年一样。我能凑什么说的?我说我家来了个长了条木腿的情报人员,那条腿是被匪谍打伤之后锯断、重新配置的义肢。除了小五之外,没有谁相信我编的故事。

    倒是那普查员送给家父的一张画有些意思。当年在南京东路、辽宁街的老眷舍家户之间,都是竹篾子芯儿糊黏土砌成的土墙,逢上地震就裂,长长一道璺子,现成是个凿壁引光的态势。家母便把那画张挂起来,正挡住那裂痕,也屛阻了隔壁刘家小鬼窥伺的眉眼。

    画是装裱过了的,横幅左右约可六尺、上下高二尺有余,一旦展开,差堪是整面客厅的宽度。画面左首是一片树林,林外有院墙、林中是个亭子。亭里一张石桌,桌上置布酒菜。绕桌祇坐着两位古人,脸儿大的一个着红袍、头戴官帽,正抻臂摊掌,彷佛侃促谈论着什么。坐在他右手边的一个脸子小些,耳朵却出奇地长,扎个包头巾,身上一袭蓝衣。但见长耳之人右手指间夹着一只筷子,另一只则似乎半欹半斜地刚从指缝之中滑落,筷子尖儿轻轻点着盘中的一条鱼——这个细节是我先发现的,设若当时没能发现这一点,恐怕我家是不可能买下第一台电视机的——回头再说那张画:看来像是正吃着饭、聊着天的两个古人的右边、也就是亭子的另一侧,又是一片树林。这一边的林子占去画面中间很大的一块位置,树干比亭子左边的林木都粗,枝梢之上点点离离结着翠绿色的果子。树林的下方有个小池子,池畔则是假山。再往下,便是从画面左侧绵延而来的半截白色院墙——这墙的绝大部分都给墙外密密匝匝的树影遮去,祇在此处露显得多些,可以看出墙是用大块的方石砌成。

    至于假山右方,另有几竿竹子,竹栽成一字排列,像是斜斜地把整个画面切分成大小不一的两/块,右边较小的这一块上既无庭院、也无人迹,竟是一方菜畦。畦间的确冒出一丛一丛的菜叶子,一旁还搁着个水桶,桶中盛了清水,舀水的木勺子给人随手扔在地上。

    在菜园的外头——也就是画幅的最右边,竟然是一阵乌滚滚、灰蒙蒙的烟雾,其间还夹杂着犀白的波纹,有如龙卷风的一般。这一部分十分昏沉黯淡,所幸教一座挂衣服的立架给遮去了,是以还不怎么碍眼。

    有好一段时日,我每天站在墙边,仰脸观看那张画,非常羡慕古人居家能有那么大的一座宅院。比之我们住的鸽笼眷舍,其宽敞舒适不知凡几。有一次我同家父说:很想搬到那画中的大院子里去住,家父说罾,“你要是眞住进这张画里,洗澡的风光不都让刘家的给看去了。”

    不过这沮丧不了我日日在画前观看、摹想的兴趣。我甚至替那画中的古人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红大哥”,一个叫“蓝二哥”,他俩的故事大约就是当官的“红大哥”请小老百姓“蓝二哥”做客吃饭,喝“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城邦暴力团简介 >城邦暴力团目录 > 第四十二章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