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老夫也了解,老人打断正马的话说道:
“故此,与蛇相关之传说可谓多不胜数。蛇以虫、鼠、鸟等嗜食谷物之害虫为食,属益虫之一种。或许是为了劝人切勿杀蛇,因而杜撰出某些传说。”
“噢,的确有理。”
正马恍然大悟地说道。
“即便劝人见蛇勿杀,但其形貌毕竟令人望而生畏,多数人见之,应会感觉不快才是。”
的确,应是没几个人喜欢蛇才是。
“难怪俗话说厌之如蛇蝎,妇孺对蛇尤其厌恶。”
况且,蛇还带毒。
“不过虽看似凶恶,蛇其实是生性温顺。除捕食之外,并不好攻击。除非是人主动袭之——噢,或许也可能是不经意踩着或踢着,否则蛇并不会主动咬人。但多数人见蛇扭身爬出,通常会被吓得惊惶失措,在这种情况下,人便有可能遭袭。”
有理有理,这下轮到揔兵卫恍然大悟了:
“畜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姑且不论狼或熊等习于掳人吞食的猛兽,即便是生性再狰狞的畜生,也不喜做无谓攻击或杀生。”
没错没错,老人一脸笑意地颔首说道:
“总而言之,要取蛇性命并非易事。不仅生命力强,还生性执拗、怨念极深,再加上冬眠与脱皮等习性,赋予人不老不死之印象。若是个生性执拗的不死之身,便代表其世世代代均可寻仇。因此,才有了招惹蛇可能祸殃末代的传说。”
“有理。古人的确可能如此推论。”
“除此之外——亦相传若须杀蛇,必应断其气。”
“必应断其气——此言应作何解?”
与次郎问道。
一如文意,一白翁回答:
“老夫曾周游诸国,广搜形形色色的故事,对此倒是知之甚详。例如……”
一白翁自壁龛旁一只书箱中,取出一册看似帐簿般的记事簿。
“让老夫瞧瞧。口绳蛇蟒相关迷信——老夫这就为各位朗读一番。噢,蛇执念甚深,故若斩杀时未断其气,其灵必将肆虐——北自奥州,南至艺州,此说几可谓遍及全国。除此之外,各国均有蛇灵寻仇、招来灾祸之说,故常言欲杀蛇,必须确实取其性命;未断其气,必将化为妖孽或死而复生。”
“怎说会死而复生?”
“噢,或许正是基于老夫先前提及的理由。肥后一带相传蛇魂宿于其尾,故杀蛇时应将其尾压溃。骏河一带亦有类似传说。依老夫推测——古人应是见到即便斩其首,蛇身仍能蠕动,方有此说。”
的确,即便遭斩首,蛇或鱼仍能活动好一阵。看来,这说法应是形容其生命力极为旺盛之譬喻,老人说道:
“此类传说,想必是起源于蛇执拗的生性。相模一带甚至相传——蛇死后,仍可凭怨念活动其驱。”
凭怨念活动其躯?
若是如此,的确骇人。
“越中则相传,杀蛇时,务必将之斩成三截。房总亦有杀蛇后,不管弃尸多远,蛇都将回返寻仇之说。至于最为离奇的妖魔传说则是——想必与次郎先生亦曾听闻,就是铃木正三所著之《因果物语》中,与蛇相关的诸篇故事。“
关于该书,在下所知无多,与次郎回答:
“是否就是那有平假名与片假名两版之——?”
“没错。该书载有多篇诸如死时心怀怨念之僧侣幻化为蛇、或嫉妒成性的女子化为蛇身等故事。生性执著者大多说变为蛇。佛说系念无量劫,执着乃难以计量之重大罪业。如此看来,蛇被视为邪恶化身之场合可谓不胜枚举——但就现实而言,蛇毕竟为益虫,因此仍广为人所膜拜。故亦有蛇乃水神化身、神之御先、毗沙门天或弁财天之召使、乃至金神化身诸说,劝人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