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王子-2
套。这些全是空泛浮面的词句罢了。但这段文字的后半,却也是他的真心话。

    王子学到人有多么容易受到煽动。为何这样的惨剧无法立刻阻止、为何屠杀能够成功?这个模式很有参考价值。

    比方说,书上提到美国迟迟不愿承认发生了这场卢安达大屠杀,反倒是拼命找“这并非屠杀”的借口,不愿正视事实。尽管图西族尸横遍野的画面部被报导出来了,美国却采取“无法断定这是否为大屠杀”这种暧昧的态度。

    为什么?

    因为如果承认大屠杀,根据条约,联合国有可能会要求美国采取某些行动。

    联合国也是一样,几乎形同虚设。

    对置身于卢安达事件之外的日本来说,则会认为“如果有什么大问题,美国还是联合国应该会处理吧”。既然有世界警察,犯不着自己多管闲事——就是这种感觉。然而实际上决定美国和联合国态度的,不是使命感或道德,而是利害得失。

    王子直觉联想到,这不光只限于非洲小国的事,套用在自己学校也一样通用。

    如果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问题,例如霸凌等暴力事件换成大屠杀,教师就是美国、联合国。

    就像美国不肯接受“屠杀”这个词,教师也不愿意承认霸凌的存在。万一承认,就得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精神上、工作上的麻烦。

    所以王子想到,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一点,把教师卷入,制造出“尽管有霸凌存在,却没有被视为问题”的状态。

    读到发生在卢安达某所技术学校的屠杀段落时,王子兴奋得发抖:原来如此,这太有音i思了。

    传闻说,那所技术学校有联合国部队进驻,会保护民众。既然是联合国,一定会从大屠杀中拯救人民。两千名图西族人如此深信,逃进那所学校。然而遗憾的是,那个时候联合国部队的任务已经从“拯救图西族”变更为“协助卢安达的‘外国人’避难”了。联合国的士兵等于是被间接指示“不必救卢安达人”。

    联合国的士兵都如释重负。因为他们可以不必淌这滩浑水了。如果要保护图西族,自己遭殃的可能性就大了。实际上联合国的士兵就以“这不是我们的任务”为由,在胡图族团团包围中离开了那所学校。

    紧接着,留在该所学校的两干名图西族人遭到屠杀。

    正因为有应该要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部队在那里,反而制造出更多的牺牲者。

    太有意思了。

    教室里的学生不管表面上如何表现,内心都深信教师最后一定会出面维持秩序。大部分的家长也都如此,他们相信老师,或把责任推给老师,放心撒手。所以只要能够巧妙地操纵老师,就可以让这些同学陷入绝望。

    王子想到驾驭老师的方法。

    首先是灌输老师观念,让她觉得承认霸凌会是件麻烦事,后患无穷。

    同时施加恐惧,让她害怕身为教师的自己可能也会遭殃。

    然后为她准备自我正当化的借口,说她已经积极处理了,她已经善尽教师的责任了。

    课外读物心得报告也考虑到这一点,提到美国和联合国的愚昧及自私的逻辑。他期待级任导师会发现到“这是在说我”、“这孩子很危险”。王子像这样给了她提示。

    当然,女老师没有察觉。她反倒是赞叹:“慧同学都读这么深奥的书吗?好厉害!”还说:“可是居然会发生这种悲剧,真是太可怕了。明明同样都是人类,真是难以置信。”王子大失所望。

    为什么会发生大屠杀?王子可以轻易理解。因为人是靠直觉在判断事物的。而且这种直觉深受周遭人群的影响。

    王子在书上看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把众人集合在一处,对他们提问,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众人依序回答,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瓢虫简介 >瓢虫目录 > 王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