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老板
公安局局长程爱海那天接到范鹰捉电话以后,就立马安排人对范鹰捉办公室、家里的电话以及手机进行了监控,几天来还真监听了不少电话。但来电话的除极个别的是有疑点的人——比如那个打红电话的黑老蔡,其余一般都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头头,他没找出什么异常;只是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感觉:新官上任,总要有个漂亮开局,可范鹰捉面对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如何理清头绪,工作从哪儿入手呢?他甚至替范鹰捉发起愁来。
当然了,仔细归一下类,打来电话的有两种人最多:一是奔着商业街和平河改造工程来的,这里既有设计部门,又有施工单位,省级、市级、县级都有,还有外省的,甚至还有北京的,这些部门和单位为何而来是一目了然的。二是各级、各部门领导,这就不好说了,也许是公事,也许是私事。他替范鹰捉理出一个头绪,就是排除其他干扰,先从工程入手,先干一件实事,来一个像样的开局,好向全市人们交代!于是,他就叫来秘书,动手给范鹰捉写报告。
此时,范鹰捉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又是那个窃贼打来的,说他就在距离市政府不远的一个茶馆里,希望范鹰捉撂下工作立马来见一面,如果拒不见面,后果自负。范鹰捉只好答应,好吧,你等着我。他没给程爱海打电话,为了信誉。对黑道儿上的人也要讲信誉,是不是很迂、很蠢?范鹰捉不这么看。以他人到中年的社会经验看,有的涉黑的人原本不是坏人,是各种因素挤对或者促成的,阴差阳错或万般无奈就走上这条道儿了。当然了,心眼儿本就不正并想通过黑道儿攫取利益的人,另当别论。他唯愿这个窃贼不是这样。因为他从两次窃贼的来电中老成的谈吐,感觉窃贼很可能还是个有一点文化的人。文化意味着教养。他对窃贼寄予良好的希望。
他从来没在市政府附近的茶馆喝过茶,以为周围只有一家。谁知出来一看,天,十好几家!那么,窃贼可能在哪家呢?只能凭自己的眼力去认。他便先进了第一家。这是一家有二层楼的小茶馆,进去以后楼上楼下他都看了,根本没有年轻人。而那个来电话的窃贼从声音上辨别分明超不过三十岁。他出了这家,就朝着第二家走去,这时一个年轻人跟了上来,在他身后拉他胳膊一下,把他吓了一跳!他立即警觉地与这个年轻人拉开了距离,在初春的阳光下,年轻人西装革履,仪表堂堂,不像坏人,但他还是死死盯住年轻人的面孔,想一下子把对方记住。年轻人突然笑了,说:“范市长,我就是刚才那家茶馆的老板,您进去了怎么又出来了?您怎么也得喝杯茶,给我们一个为您服务的机会不是?您要是坐我那喝杯茶,哪怕喝半杯,就将永远记录在我们的创业史上!”说着,年轻人就递上一份广告册页,说:“这是我们新开设的服务项目,请您过目。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年轻人说完鞠了一躬,返身就走了。
范鹰捉手里拿着这个册页,看了一眼,感觉挺炫目,暗想现在的年轻人十分了得,连一个简单的广告册页也做得不平凡。他手里捏着这个册页继续往前走,进了第二家茶馆。这家茶馆很小,屋里只有两张小圆桌,坐齐了也就只能坐六七个人,是个七十来岁的老者开的,老者鹤发童颜,迎门坐在一个小凳上,一见他进来,急忙站了起来,说:“哎哟喂,您别怪我人老眼拙,没出去迎接您,您不就是范市长吗?百忙之中光临小店,这屋里立马蓬荜生辉啦!”说着就拉着他往一把椅子上按。范鹰捉想说,别拉拉扯扯的,像什么话嘛!但他忍住没说。市长能进这种不上台面的小茶馆,确实是件稀罕事,得容许人家纳闷不是?
他再一抬眼,就见屋里仅有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坐在一张圆桌前,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一只手的手指在桌子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年轻人戴着一副变色镜,镜片在屋里是无色透明的,在阳光下才会变成茶色或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