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人往高处走,但,高处不胜寒
愿以偿,心满意足地离开慈禧。

    五

    清王朝毕竟老了,皇权像一根朽木,再也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破烂大厦。就连掌权者,也早已感到quot;内虚quot;,需要补血,需要借助外力强心。这就是从宫中刮起的一股quot;学洋人,搞立宪quot;的quot;新风quot;。

    慈禧人老了,心尚不死,她不惜违了祖训,重用汉人,开了汉人人军机的禁令,并且装模作样地真的要效法西人,推行宪政了。五大臣的出洋考察,虽然没有什么结果,毕竟是把立宪之事促了一下,作为朝政,业经列入了议程。

    就在这个前提下,张之洞,袁世凯进了军机,把立宪问题推向了一个维妙的境界--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位奇人。

    五大臣出洋考察虽半途而归,但却并不两手空空,而是堂而皇之的呈上《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中国宪政宜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以及《实施宪政之程序》等三篇报告,请朝廷预备立宪。慈禧正处在病入膏肓,饥不择食之际,便正而八经地批准了。她那里会想到,这三篇东西竟是出自当年维新变法的首创人之一梁启超的密友杨度之手。我们要说的奇人,正是这位杨度、杨哲子。

    杨度是国学家王闽运(壬秋)的门生。王曾为曾国藩幕僚,自称狂士,曾劝曾率汉人取代满族,曾不于,王拂袖而去。杨度颇得师道,戊戌变后他出走日本。出国考察的五大臣第一站便到日本,随员中有一个叫熊希龄的又是杨度的好友,深知其成府。到日本便去相访,并请他代写报告。

    慈禧既批准了五大臣的预备立宪的报告,当然要搭班子,有人来办事。五大臣便以quot;精通宪政,才堪大用quot;保举了杨度,清政府将早年设的政治考察馆改名为quot;宪政编查馆quot;,派杨度作为提调,并给了个四品的头衔。

    袁世凯历来是最善利用人际关系的,他虽对立宪兴趣不大,但对杨度这样一个quot;时髦quot;人物还是十分青睐的。于是,他把新到军机,面临百事的quot;事quot;都放下,先在杨度身上做了文章。

    一天,他把儿子袁克定叫到面前,一边吸着雪茄,一边对他说:quot;立宪的事情,甚嚣尘上,你知道吗?quot;

    袁克定不学无术,终日过着公子哥儿的生活,那里知道什么立宪不立宪。但还是说:quot;知道,知道,人人都在谈论。quot;

    袁世凯明知是他在撒谎,只侧目窥视他一下,又说:quot;现在,朝中把政治考察馆改为宪政编查馆了。派了个杨度作提调。你知道这个人吗?quot;

    袁克定摇摇头。

    quot;是个很有点才华的人。我没有记错的话,他今年是33岁,比你略大一点。你可以设法同他相交么。quot;

    袁克定随即答应了个quot;是。quot;他很了解老爹的手段,这几年,老爹拉拢人的方法之一便是攀亲。是老爹的同龄人,便由老爹出面结拜;是儿子的同龄人,能收为门生的,便收为门生,收为门生不行的,便由儿子去结拜。因而,袁克定和他的弟弟袁克文,也都是朋友遍四方的人。

    袁克定答应了,袁世凯又怕操之过急。于是,缓缓话题说:quot;你不必先同他结拜,就说我很想见见他,很赞赏他的人品和才华。请他在乐意的时候,到我这里来一趟。quot;

    袁克定这才答应着,退了出去。

    湖南湘潭人杨度,曾留学日本,与梁启超往来甚密,自称其独得帝王之学,不问政治,喜结天下朋友。戊戌变法受梁牵连,逃往日本。杨度在日本依然广交朋友,无论你是民主派,还是革命派,都不拒。他曾被选为中国留学生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之祖袁世凯:北洋兵戈之一简介 >北洋之祖袁世凯:北洋兵戈之一目录 > 第三章 人往高处走,但,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