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宁波实业金融家们
外资,且前提是不丧失主权,但孙中山主张利用外资的重点是发展交通,特别是铁路建设,而张謇主张将外债、外资重点用于发展棉、铁业。
两人的分歧最鲜明地表现在汉冶萍事件上,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两个人决裂。临时政府成立,军政开支巨大,迫于无奈,孙中山、黄兴通过盛宣怀将汉冶萍公司合3000万元,向日本正金财团出让其50%的股权,与其合办,再由公司转借500万元给政府以应付财政急需。
张謇在上海得知消息后,立即致函孙中山加以劝阻,强调铁厂不可与他国更不可与日本合资,他认为日本别有用心,抵押借款或出让股权均有严重后果。孙中山命临时政府秘书长胡汉民向张謇作说明,但张謇不能曲谅此事,于1912年2月12日正式辞去临时政府实业部长的职务。
当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立宪派的梁启超、张謇等也摇身而变成拥袁派,张謇不仅替袁世凯写了清帝退位诏书,并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上海总商会也见机站在了袁世凯的一边,1912年4月,上海敢死队领袖刘福标在公共租界被捕,谴责上海总商会的背叛。
张謇在这段历史中改弦更张的心路历程,相信是惊心动魄和复杂的。只不过,张謇的每次选择,从与清流为伍到高擎实业救国大旗,从立宪到共和,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无论主动也好,被动也好,都曾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当他发现自己眼光有误时,譬如他支持的袁世凯要复辟称帝时,他还坚决而及时地与之划清了界限。他不仅顺从政治,有虞洽卿择高处立之意,还顺应了阶段性的民意和趋势;既有对政治的迎合,又有名声的保留,这是张謇与虞洽卿境界不同之处。
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回到传统中去
袁世凯在初步稳住局面之后,所做的一切都围绕一件事情,那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他先后解散了国民党(1913年11月)、国会(1913年12月)及地方谘议局(1914年),以消灭革命的苗头。更为重要的是,袁世凯鼓励商人回到脱离政治的传统中去。
1905年上海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抵制美货运动,起因是美国虐待华工、迫害华侨和收回苏浙铁路利权。此时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通电全国,以抵制相抗争,得到上海70多个行业资本家的签字赞同。可以说,抵制美货运动是商会突破清政府禁令、首次发起和领导的大规模政治运动。当初,清政府为消除官商隔阂而鼓励商人成立商会,但商人的出格表现,显然与这一初衷相去甚远。
这场运动持续了半年,展示了本土商人的集体力量和社会使命感,这是近代商人首次以一个阶层的方式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企业界试图肩负起保障社会秩序的责任。工程局、消防队、体育会和商团等的组建就是这种倾向的体现。1905年10月,以上海商务总会为背景,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组成,负责承办所有马路、电灯以及城厢内外警察一切事宜,这是上海试行地方自治的开始。
1906年,朱葆三、虞恰卿、傅筱庵等人发起成立华商体操会,这是一个武装团体,有枪支弹药,以求自卫,主要成员是商人,经常在四明公所开会,而体育会是组建自卫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准军事组织。1911年年初,上海商团成为反清的主要武装力量。同年4月,在虞恰卿的支持下,全国商团联合会在上海成立,虞恰卿任名誉会长。辛亥革命爆发,大部分地区政权转移几乎兵不血刃,各地商会功不可没,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上有枪。
1916年,北洋政府对团练组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此影响,《剑桥中华民国史》这样写道:
面对这样一个虽然非其所求但也并不难接受的军事官僚政权,他们只得在外国势力的荫庇下努力去加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