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宁波实业金融家们
为宁波人主经营,28家为参与经营,占据半壁江山。上海银行公会的会长、副会长,也长期由宋汉章和另一位宁波人盛竹书担任。1949年12月28日,上海市银行、钱庄、信托三业合并成立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各种钱业及银行公会随之结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宁波帮在经营形态和商帮性质上,已不同于以往的山西商帮或者徽州商帮,而转变为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集团,并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资本家的核心及中国第一大商人群体。
宁波帮称雄上海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他们掌握着上海总商会的实权,并通过银行公会和钱业公会控制着上海工商界的各业公会。在上海总商会内部,尽管银行公会和钱业公会的代表只占到商会会员总数的1/10,但他们居于关键性的地位,控制了作为上海金融和贸易基础的货币、信用及汇兑。
在20世纪30年代曾有人对当时的上海工商界名人作过一番统计,在所涉及的1836人中,宁波籍人士就多达453人,占据1/4,宁波人在上海已经树立了“王者地位”。
资料来源:吴景平、张徐乐,《上海解放初期的钱业公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宋汉章对北洋政府说不
宋汉章(1872~1968)是第一代银行从业者,也是宁波商人群体力量的延续。当他还是孩子时,上海南北市钱业公所就基本为宁波人所把控。1883年,钱业总公所董事、宁波慈溪人冯莲汀等,购置上海大东门外的土地,建立了南市钱业公所。1889年,北市钱庄业者陈笙郊(浙江绍兴人)、洪念祖(江苏江阴人)等,在上海北市筹设钱业会馆。到1903年,上海南北市钱庄共82家,其中宁波人开设的22家,占26.8%。
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跻身外滩。这一年,25岁的宋汉章成为中国通商银行的跑楼。宋汉章原名宋鲁,出生于福建建宁,老家却是浙江余姚。早年余姚归属绍兴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宁波。宋汉章曾就读于上海正中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电报局工作,曾参与通电拥护康梁维新,为清政府所通缉,因逃亡而离开上海,后改名汉章才得以返沪。
1906年,宋汉章出任大清银行附设之储蓄银行经理,次年出任上海大清银行经理,这时宋汉章才27岁,是那个时代风华正茂的青年金融才俊之一。
1907年11月,邮传部奏请设立交通银行,官商合办。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清末最后几年里起着中央银行的作用。辛亥革命后,在广东南海人、海归派陈锦涛的操刀下,大清银行改称为中国银行。1912年2月,宋汉章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
当时金融界出现一批名角:张公权、陈光甫、李铭、钱新之、周作民。这5人都是留学生,除陈光甫在美国留学外,其他4人都在日本留学。25岁时,张公权和李铭分别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副经理和浙江银行总协理。29岁时,张公权升任中国银行副总裁,32岁时钱新之升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周作民则成为交通银行总行稽核课主任。1915年,陈光甫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时,年方34岁。1917年5月,周作民创办金城银行时,才33岁。
当时,中国民间商业银行也悄然兴起。继中国通商银行之后,浙江兴业银行(1907年)、四明银行(1908年)和浙江实业银行(1910年)等,以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5年)、天津盐业银行(1915年)等,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银行业的主力,而多家银行都与宁波资本密不可分。其中,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被称为“南三行”,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江浙金融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