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养老保险改革:做加法还是减法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注重解决制度不公问题,才是改革的出发点。
2009年2月,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的王老师,快要退休了,她担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自己的养老金会比现在退休要低,就到学校人事部门询问能不能提前退休。
“这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尽管不包括北京,但改革是迟早的事,还不如快点退休。”王老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确实担心改革后养老金会大幅下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按此前规定,这年教龄满31年的王老师要是退休,每月退休金可拿到原来工资90%,每月收入有5000元左右。而如果按照传闻中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她的退休金还是个未知数。
2009年2月,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内容引起热议;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个试点省市也在抓紧试点工作。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人员多,政策性强,由此带来各种利益观念的强烈碰撞,实属情理之中。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制度不公问题,已积累了相当的能量,如果在试点中不妥善解决,很容易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的激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养老保险改革“冲击波”
据披露,试点方案要求部分事业单位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而近年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企业退休职工人均月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以事业单位为改革突破口,这部分人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害,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经济发展较好时,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承受力比较大。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这样的改革,肯定会给对尚未退休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记者了解到,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北京一些事业单位临退休人员,也纷纷到有关部门咨询提前退休的事宜。与临退休人员不一样,年轻人对这次养老保险改革,心态倒显得相对平静。
“我才工作两年,离退休还比较遥远,至于养老保险金增加或者减少,也就没那么关心。”北京市宣武医院的医生小张对记者说,“到我退休时,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很完善和健全,对此我有信心。”
不少受访者认为,改革试点方案应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因为这项改革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如果没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或出台时机不合适,最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也容易出现后遗症,为更全面更深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增加不少阻力。
决策者排除于改革之外?
从调查情况来看,这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广受关注,是来自一个切实影响制度公平的问题——制度改革的覆盖不全面,没有把所有影响制度公平的人群,全部纳入改革之中。
按理说,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有利于破除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制度分割、各行其是的“碎片化”现象。引发多方质疑的一个焦点是,这次改革的设计者——公务员群体本身未能成为改革的对象,使公众对改革所能达到的公平性,产生了疑虑。
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能仅仅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还应体现出制度设计的公平——公务员作为改革的决策者,不应排除在改革之外。即使改革必须始于事业单位,最终要把公务员纳入,也应有一个详细的改革时间表。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改革的阻力,还得把公务员纳入进来。”北京宣武区诚实胡同一位姓张的市民认为,“公务员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