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七 半部《论语》治天下
以为赐,并派右谏议大夫范杲,摄鸿胪卿,护理丧事,赐绢、布各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

    赵普自小学习如何做官,学术并不怎么样,太祖常劝他多读书。自此后,他手不释卷。做了宰相之后,每当退朝或吃饭之后,稍有空余时间,便关门读书。第二天办公,解决事情,快捷果断。

    传赵普一生所读,仅而已,赵炅曾以此问他,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不出于此,昔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此事未见正史,而是载于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旧称“半部治天下”的典做即出于此。

    赵普善于强谏。太祖曾将他所上奏疏扯了丢在地上,赵普仍是神色不变,跪在地下将扯破了的奏疏捡起来,带回家去。第二天,将粘贴好的破奏疏,重新上奏。太祖感悟后,诏令按赵普的意见执行。

    赵炅任用佞臣弭德超,疏通直臣。赵普经常提醒,运用他宰相的权力,保护忠臣,铲除奸佞。

    唯赵廷美冤狱,是赵普一人造成,这件事影响了一代名相的官声。

    宋初功臣,不止一个赵普,而赵普的功劳最大,但遭非议也最多:陈桥之变,赵普是主谋之一,让太祖成不忠不义之人,赵普责不可卸;赵廷美之狱,赵普是主谋,让赵炅成不孝不友之人,也是赵普。

    陈桥兵变,赵匡胤受禅,事关天下,行不得妇人之仁,容不得礼让谦恭,定策佐命,本来就是你死我活,这也怪不得赵普;赵廷美之狱,赵炅犹畏人言,赵普对赵炅说,太祖已误,陛下不容再误,而大狱也就同此产生。试问赵普,前日金匮之命,谁为鉴证?如以兄终弟及为非,当时为何不谏阻,而后却要背盟违命?

    赵普临终,冤鬼相随,正史、野史都有记载,虽不足以尽信,然即幻见真,是否可以看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赵普临死之时的一种良心自责。有道是,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所以,赵普临终时所见之鬼并不是真的有鬼,而是他自己疑神疑鬼,如果这样解释,这个鬼,就真的是存在了。

    赵普死了,他将“金匮之盟”的秘密带入九泉,活着的时候,他没有说出来,死了以后,他将没有说出来的秘密带到棺材里面去了。

    除了赵普外,世上还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的真相,这个人就是赵炅,但赵炅做了皇帝,他只会说,“金匮之盟”是兄终弟及,至于真相到底如何,他永远也不会说出来的。所以,赵普死了以后,“金匮之盟”以及烛影斧声,留给世上的永远就是一个谜。

    5、元僖猝死,储君仍虚位以待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提前下朝回府。罢朝后,赵炅也赶往开封府探视,此时元僖躺在床上,已处于半昏迷状态,赵炅呼叫数声,先还能看到他点点头,但脸现痛苦之状,就是回答不出来,不久便猝死家中,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赵炅极为悲伤,痛哭不已,罢朝五日,赠皇太子,并写下《思亡子诗》给近臣们看。

    元僖之死,据传是其侍妾张氏下毒害死的。

    原来,元僖不喜欢正室李氏,宠爱张氏。张氏是一个悍妇,在元僖面前装得温柔贤惠,在下人面前却是一个母老虎,常有下人被她惩罚至死,下人敢怒不敢言。张氏虽然得宠,但仍视正室李氏为眼中钉,本想下毒毒杀李氏夫人,结果误杀了元僖。

    赵炅知道这些事,异常震怒,派人去审问张氏,张氏自知罪责难逃,自缢身亡。赵炅又下诏停止元僖的追赠仪式,降低其葬礼的规格。

    赵炅本来就很喜爱元僖,元僖的口碑也不错,朝中不少大臣建议立他为太子,因侍妾所害而死于非命,真是可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简介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目录 > 七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