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人生何处不相逢
怪地问:“你不是常说曹利用骄横无状吗?怎么又替他辩护呢?”
王曾奏对说,自己替曹利用辩护是就事论事。曹利用平时恃宠矜功,做事经常不按规矩办事,所以要奏请皇上,告诫他,使他知过改过。现在他的侄儿曹汭犯了谋逆罪,如果硬要将他牵连进来,说他也犯了谋逆之罪,自己实在是不敢苟同。如果真的这样,自己也成了借故行奸的小人。怎能逃得过太后和陛下的神明呢?
刘太后听了王曾的辩解,怒容顿减,夸赞王曾忠诚可嘉,但曹利用身为国家大臣,深受皇恩,曹汭犯了谋逆大罪,处曹利用一个治家不严的罪名,应该是恰当的。
王曾认为太后这个处理很公正。
于是,罢免曹利用枢密使,降为千牛卫将军,出知随州。张士逊也罢了职。
曹利用出京城之后,又因私贷官钱的罪案爆发,改判流放房州。曹利用气愤难当,走到襄阳驿,自缢而亡。
曹利用以澶州议和有功,而得到赵恒的恩宠,但他居功自傲,藐视宫中的太监,凡是皇上有所恩赐,他都一个人独享,在宫中与太监们结怨颇深,甚至连刘太后对他也有所忌惮,可见其气焰十分嚣张。虽然罪不致死,但遭此横祸也是咎由自取。
之后,朝廷命任吕夷简同平章事,夏竦、薛奎参知政事,姜遵、范雍、陈尧佐为枢密副使,王曾仍为宰相。
王曾以正色立朝,在丁谓、雷允恭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能巧妙地与之周旋,最终抓住机会,将两个奸佞逐出朝廷的中枢机构。
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他经常对太后的僭越行为进行规劝。
刘太后受册垂帘听政的时候,拟驾临大安殿,接受百官朝贺,王曾力言不可,说大安殿是皇上接受群臣朝拜的地方,刘太后不宜在那里接受百官朝贺。
刘太后做寿,又想在大安殿接受群臣拜贺,王曾再次谏止。刘太后虽然勉强采纳了王曾建议,再次将拜贺地点移到偏殿,但心里认为王曾不给她面子,隐存不满之意。
刘太后左右的亲戚想进宫谒见太后,王曾也是多方限制,弄得太后很不高兴,但又不好无故发作,只得再三隐忍。
天圣七年(1029年)六月间,雷雨交加,玉清昭应宫被雷火烧成一片瓦砾。
刘太后得报后,传旨把守宫的官吏统统抓起来送进了大狱。她流着泪对辅臣们说:“先帝尊天奉道,花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造成这一座宫殿,一夜之间,便被烧毁得只剩长生、崇寿两个小殿,如何对得住先帝的遗旨呢?”言下之意,欲重修玉清昭应宫。
枢密副使范雍对玉清昭应宫被雷击而毁不但毫不惋惜,反而说再放一把火,把剩下的两个小殿也一起烧掉。他说先朝造玉清昭应宫,耗尽了天下的财力,一夜之间,便被雷火化为灰烬,可见这是天意。如果因为还有两个小殿存在,又去进行维修,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百姓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王曾、吕夷简也都支持范雍的奏议。
中丞王曙也奏:“玉清昭应宫的建筑,本来就不合经义,所以天来致警告。请太后把这地方废除了,并且罢撤这种祀事,以顺天变。”
右司谏范讽又奏说,玉清昭应宫被雷火所击,这是天灾,守宫的官吏没有责任,他们是无罪的,不应该将他们下狱查办。他建议对这些人宽大处理。
刘太后与赵祯听了,顿时感悟,下旨减轻守宫官吏的刑罚,罢除诸宫观使,二殿改为万寿观,不再投巨资维修。
按理说,玉清昭应宫的案子是结了。可是,刘太后竟迁怒于宰相王曾,说他对这件事处理不力,罢免了他的相职,令他出知青州。
此前,宋朝宰辅稍有微嫌,免职外调,多改任节度使,而王曾以首相罢知州事,这是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