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粉饰太平
1、戏还在继续演
天书出笼,序幕已经拉开,戏还得继续演下去。
下一幕自然就是纷至沓来的祝贺、祭告、赏赐,当然也少不了滚滚而来的马屁文章。朝廷的几位老夫子如陈尧叟、陈彭年、丁谓、杜镐等人,引经据典,对祥瑞的历史渊源进行广泛地开发,弄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朝廷内外满城风雨。龙图阁待制孙奭头脑似乎很清醒,且还有那么一股不信邪的勇气,上表启奏说:“臣虽愚笨,但也看过一些古书,见过不少世事,从来没有听说天能讲话,怎么会有书呢?”言下之意,天书是假的。
孙爽万万没有想到,听他汇报的人,就是造假者。
赵恒看了孙爽奏本,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原因是心里虚,无论是赞同或是不赞同孙爽的意见,都没有底气,不出声,是他最好的选择。
经过导演一番操作,开始有人说“正事”了。
兖州的乡绅百姓一千多人进京,请求赵恒封禅。
赵恒亲自接见了他们,对他们的善举表示感谢,假装谦虚地推辞说,封禅是件大事,要慎重对待,即使要举行封禅大典,朕也要同大臣们好好研究一下才行,不能轻易决定。虽说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把门关死。
接着,他命令有关部门好好招待这些客人,临走的时候,每人还赠送一份礼品。
宰相王旦也很顺民意,率领文武百官、军队的将领、地方的官吏、少数民族的首领、和尚道士等宗教领袖、地方名流、长者两万四千三百多人,奏请皇上举行封禅大典,并连续五次上表。
请求赵恒封禅的声势越来越大,朝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戏也越演越热闹。
四月初一,皇宫内又出现了第二份天书,内容与前一份天书相同。群臣又奏请封禅,这一次赵恒就没有推辞了,下诏向天下宣布,十月份,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2、筹备封禅
封禅的诏书发布后,筹备工作开始了。
赵恒知道,泰山封禅,百官随行,后宫的嫔妃们都要跟着去凑热闹,车马费、食宿费、赏赐费等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他召来三司使丁谓,询问他经费有没有问题。丁谓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好手,立即拍着胸脯说,经费没问题,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调用。
经费有了着落,赵恒就更放心了,他决定成立一个封禅筹备委员会,下诏命翰林院、太常寺详细地议定封禅的有关礼仪;命王旦为封禅大礼使,王钦若为经度制置使,冯拯、陈尧叟为分常礼仪使,丁谓等负责财务。这样,以赵恒亲自挂帅的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筹委会的几位大臣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王钦若,除任经度制置使外,还身兼闹剧的导演,为了让戏演得更热闹一些,经常还要策划一些新点子活跃一下气氛。
封禅大典在紧张地筹备着,全国各地不但传来“祥瑞”的消息,时而传来太行山脉长出一个巨大的灵芝,时而传来长白山的天池有仙鹤飞翔。
封禅的时间越来越近,六月,赵恒命王钦若打前哨,先行赴泰山,筹备有关封禅的事情,并命他继续搜集有关祥瑞的征兆。
王钦若当然不负圣望,到泰山不久,便传回了好消息,说泰山附近出现了苍龙,泰山上的王母池水变成紫色,这都是百年未遇的祥瑞之兆。随后不久,又传来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泰山上也出现了天书。
据王钦若所报,泰山脚下有一个叫董祚的木匠,在醴泉亭北面发现了黄绸子,上面有字,这个木匠不识字,不知写的是什么,只得把绸子取下来,交给了皇城使(负责皇城警卫的官员)王居正,王居正看到上面有皇上的御名,就马上通知王钦若,王钦若便派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送往京城。
赵恒得到这个消息后,驾临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