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钜定藉田感民意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的春节,刘彻是在孤独中度过的。
除夕这天,太常寺、宗正寺遵照旨意,在未央宫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两千石以上官员都参加了。
太常考虑到皇上年事已高,祭祀不便,就由商丘成率领群臣,向天地敬献“太牢”,还演奏了宏大的祭祀礼乐,祝大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皇上千秋万岁。
刘彻虽没有出现在仪式上,可每位朝臣都得到了盖有皇帝玉玺的“名刺”(一种木制的贺卡),向群臣贺岁。
未央宫的乐舞一直延续到午夜,朝臣们才相继散去。
刚才还喧闹的前殿,除了灯火依旧绚烂外,留下的就只有打扫殿堂的黄门和宫娥,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包桑吩咐完之后,就急忙回到了温室殿。
刘彻还没有睡,正就着灯火观书,他听见包桑进来了,就放下手中的竹简问道:“都散了?”
“嗯,大臣们都回府了,准备明天向皇上贺年呢!”包桑说这话时,不由得一阵心酸。
昨日,他征询了皇上的意见,是否要宣钩弋夫人进宫。可皇上很不高兴地回绝了,说不见也落得清静。他又问皇上是否传哪位妃嫔进宫,皇上却转过脸去,不再回应,包桑便不好再说什么。
在他的记忆中,皇上好像是第一次在没有夫人的陪伴下守岁,他担心这样会让皇上憋出病来。
“皇上!奴才请胶东王过来一起与皇上守岁吧?”
刘彻摆了摆手道:“他年纪尚小,熬不了夜的,你就陪朕说说话吧!”
包桑点了点头,忙答了一声“诺!”
他又唤来伺候在一旁的黄门,耳语几句,不一会儿,就见御膳房的人搬来了鼎锅和菜肴。
“宿岁迎年,奴才备了一些椒柏酒,祝皇上万寿无疆。”
刘彻“呵呵”笑道:“好!朕就借这酒祛病除瘴,吐故纳新!你就与朕一起喝吧!”
包桑惶恐地举起酒爵饮了。
喝到卯时,刘彻就在案头睡去了。包桑怕惊醒他,就命宫娥给火盆里添了许多木炭,又轻手轻脚拿来锦被,为皇上盖了。然后一干人站在殿门口,听着皇上沉沉的鼾声。
刘彻在梦中看见了父皇和母后,他们都不老,父皇看上去还是四十多岁的样子,母后依旧端庄美丽,而他也还停留在十六岁的年龄。他们似乎是在未央宫,又似乎是在凌霄殿迎接他们的儿子。在这个一夜分两岁的时刻,他们没有问朝廷的修治,也没有问对匈战争的胜负,他们在四下里搜寻,追问着阿娇、卫子夫和刘据的去向。
他很尴尬,无法给他们一个解释。倒是阿娇、卫子夫和刘据从云端上走来,走到了他们面前。阿娇与卫子夫早已没了早年的恩怨,她们像亲姐妹一样地双双向父皇和母后贺岁。
不一会儿,父皇和母后都隐没在云雾深处,而他也不再是自己,而成了刘据,被人追杀,眼看那刀就架在了脖子上,他大喊一声“母后救我”,就醒了。
刘彻睁开眼睛一看,身边站满了黄门和宫娥,再看看肩头的锦被,才知自己睡着了,他伸了伸酸困的胳膊问道:“现在何时了?”
“卯时三刻,大臣们已在塾门等候了。”
刘彻站起来感慨道:“自今日起,朕又添了一岁。”
辰时二刻,刘彻出现在未央宫前殿。伴着洪亮、悠长的钟声,在京的王侯、将相,以及各级官员,拿着相应的礼物鱼贯而入,来到御座前向皇上献贡、贺岁。
万岁的声浪在宫阙上空久久回旋。
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相继早殇后,胶东王刘弗陵成为唯一留在京城的皇子。卯时刚过,他就要宫娥们伺候自己梳洗,嚷嚷着要去给父皇拜年。
宫娥们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