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刘彻痛思平叛误
刘彻宣田千秋进宫的时候,他正手持长戟,在长陵高庙寝殿前值岗。
送走宣诏的黄门,田千秋想,皇上召见他,一定与自己去年长安事变后的上书有关。
那是一道为太子辩冤的上书。
看看自己,都已六十岁了,还在长陵当个执戟郎,此前大概只有文帝时的冯唐有过这样的经历!
他说不清这是祸还是福!
离开守了数十年的长陵,他在心里说,福也罢,祸也罢,总不枉见皇上一面。
刘彻见到田千秋,第一句话就是:“爱卿的上书朕看过了。”
田千秋抬眼看着刘彻,就感叹着岁月的无情,皇上与自己一样,也成了一位迟暮的老人。
他有些惶恐,忙回道:“小臣只不过是说出了其他人欲说而未说的话,还请皇上恕罪。”
“朕并无怪你的意思啊!”刘彻说话时已带了嘘叹的尾音,而且语速也非常缓慢。
借着白日都亮着的灯火,刘彻眯起眼睛细细打量面前这位一生都守着皇陵的执戟郎,竟没感到他有多老,八尺长的身材依旧笔直,脸色依旧红润。
“既然来了,朕想当面听听爱卿的陈奏。”
田千秋的心一下子落到实处,胆子也增了不少。
“依大汉律令,子弄父兵,其罪不过鞭笞;况乎太子之杀江充,乃剪除奸佞,何罪之有?皇上圣明,自会明察秋毫。”
“去岁,壶关三老令狐茂也是如此说。只是……”
田千秋悄悄看了一眼刘彻,暗自想笑,原来皇上早已知道错了,只是抹不下那个面子而已。
“以臣之浅薄,焉能有此深见?”
“哦?此话怎讲?”
田千秋一本正经道:“去冬的一个夜晚,臣梦见一仙翁,手持拂尘,脚踩祥云,降落高庙,对臣言说太子一案乃冤案,要臣投书北阙。”
他发现这样的编纂远比直接陈说要有力得多。皇上果然神情专注,要田千秋把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他。
刘彻朝前挪了挪:“父子之间,向来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可爱卿却道出了其间的是非曲直。此乃神仙警示朕,要爱卿辅佐朕呀!朕就拜爱卿为大鸿胪!”
田千秋起身就拜倒在刘彻面前,说话的声音也带着枯木逢春的喜悦。
君臣重新落座,刘彻问道:“朕近来身体越来越沉重,因此立嗣迫在眉睫,朕想听听爱卿的意见。”
在进京的路上,田千秋早已料到皇上会向他问起这件事,因此并不意外。
“立嗣事关国脉。臣以为在立嗣之前,尚有两件大事需要办理。”
“爱卿所言两件大事,朕已经想到了。朕近来已派出人马,化装成民间百姓,打听太子下落;又要商丘成遣人寻找皇后葬处,了却了这两件事情,朕才好向朝野有个交代。”
“微臣所想也正是这两件事,不想皇上都料到了。微臣以为,找回太子,皇上便无须为立嗣焦虑,大汉国脉便无忧。”
说到这里,两人都觉得很投机。
“如据儿有事,朕的几个儿子中,谁堪立为储君?”
田千秋虽在长陵守墓,可视线却一直没离开过朝廷。苏文与江充一心想拥立刘弗陵;而刘屈髦与李广利又要为刘髆扫清障碍,不管他们怎样明争暗斗,却都把刘据视为共同障碍,这便是巫蛊案发生的根本缘由。
这些,田千秋都看得明明白白的,但他现在还不能挑明。
“这?微臣久在长陵,对朝廷诸事不甚了解。依微臣之见,只有查清太子一案真相,才好将立嗣理出头绪。”
刘彻默默点头,认为田千秋说得在理。
“朕欲将清查太子一案之事委于爱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