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话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去不到的彼岸与郑重的传承
张裔、杨洪等能臣列名一处罢。赵直,与其说丞相‘恨’向朗,不如说他在深深自责。街亭之败,虽然是败在马谡一意孤行、屯兵于山,致令敌军截断水源,汉军土崩瓦解;可丞相本人,亦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倘使我记得不错,白帝城先主托故时,特别叮嘱过丞相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此前调兵遣将,军方也强烈反对让马谡——这个从未独挡一面的文士统率一军、守卫要冲,众人都认为该把这么重大的职责交给宿将魏延或吴壹。那时,丞相以其绝对权威压制众人之意,这也败在一意孤行上啊。若要说丞相有什么缺点,”我心下一动,“他知人、用人之才,是否大不如先主?”

    “很可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这一点,刘先主的确极为突出。”赵直随意在阶上坐下,抱膝道,“不过,后主建兴年间的新进士人,大多是孔明一手拔擢的。甚至在孔明身后,他们还维持了汉国数十年的清明政治。写史的人,你能与我谈谈孔明的用人之道么?有个像我这么好的听众,你单单叙说,也可以使自己的思绪得到进一步澄清。”

    “连这也要自夸,魇师还真是厚颜无耻的种属哩。”我苦笑了,“用人之道,这个题目太大了,我虽然没有先见之明,却也能预料这问题日后一定会被无数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讨论。当然我也没法告诉你一个完美、全面的答案,只能说说,从一个历史记录者的角度,我所发现的丞相选才的最大特点。”

    “是什么?”

    “倾听。”

    “哦?”

    “丞相是个极善于和乐于听取各种意见的人——暂且不论他最终会否接受他人意见,面向全国颁布广开言路的政令就不下三次,这一是为制订国策,二是为选拔人才。唔……带我回书房去吧,有很多相关的记载。”话音方落,我眨眨眼已坐在斗室内。“你看,”把一页页史籍摊开,“丞相擢拔之人,大多与其言论有关,最典型的要数杨洪。先帝与曹操争夺汉中时,蜀地人心未定,许多人心怀疑惧,周群、张裕等人甚至预言此战必败。丞相,哦……那时他还是军师将军,则在后方调度粮秣、供应军力。先帝再次向丞相要兵时,他把这件事拿去问杨洪。杨洪这样回答——”我指给赵直看《杨洪传》草稿:“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之关键。没有汉中,便没有蜀中,这是发生在家门口的祸患。方今之计,男子该去打仗,女子该帮着运输,发兵之事,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全力争夺汉中本是先帝、丞相、法正、黄权等人密议后达成的共识。”我继续道,“身为一个小小的功曹,杨洪竟能不受周围大量悲观论调的影响,看到这一点,实在是个有眼光的人才,于是……”

    “升官了?哎,又轻率又老套嘛!”

    “不不不。那样的话,丞相就与一言举人、一言废人的昏君权相无异了。他只是给了杨洪一个机会,推荐他代理蜀郡太守,协同后方调度。杨洪果然表现出色,之后才被正式提升。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我越说越带劲,“不久杨洪转任益州治中从事,协助时任益州牧的丞相处置民政。白帝城先主病重时,汉嘉太守黄元反叛,时人都认为黄元会就近逃往南中,谋求割据一方,只有杨洪准确判断黄元胸无大志,一定会顺江东下,奔吴求活。有司根据杨洪的推测,果然在长江峡口擒获黄元。通过这件事,丞相看出杨洪有军政双方面的才能,便重新任命他为蜀郡太守,把一方百姓真正委托给他。最难得的是,虽然屡屡听取他的意见,丞相始终清醒地意识到,最适合杨洪的职位,就是一郡牧守。因此,随着资历与功绩的提升,杨洪封爵赐侯,可他担当的实际职务,从未改变。怎么样?”这根本是一句不需要回答的问话,此时我周身洋溢了一种极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简介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目录 > 第九话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去不到的彼岸与郑重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