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话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被微笑着录写的死亡
力解读的只是人心某一瞬的‘想法’,可人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飞扬跳脱,你可以读出他对一件事的一千种想法却无法预知他最终的决定。我们用智慧做的,则是根据其生平行事来推断他终将怎样行动。”

    “大言不惭!我的解读百发百中,你的预测可以么?”赵直不认输。

    “我当然不能。”不容他高兴,我话锋一转,“不过有人能。”

    “谁?”赵直不服气地问。

    “贾诩贾文和。”

    赵直登时无言。没错,之前我俩多次谈起贾诩,这是个叫人无法回避的三国人物。在那群星闪耀的时代,很难说谁是第一明君、第一能吏、第一勇者、第一名将,第一说客……贾诩却几乎能被称做“第一谋士”,他一生的谋略,都基于对人心的成功掌握。我没有过多欣赏魇师的挫败感,思绪飘向另一件事。

    “赵直你可记得?我说过要尽量把‘曹丕’分散到其他人的传记里去。”

    “莫非贾文和也是其中之一?”赵直很好奇。

    “是的。我想,曹丕在智谋韬略、立身处世方面的老师,其实正是贾诩。在这个人的传记上我很用了些功夫。”我递给他几张纸。

    “荀彧荀攸……贾诩?!”

    我知道他为什么一脸诧异:早些时候,我谈起贾诩时没有任何好感。“文和乱武——两番话搅乱了两次天下之人”,这便是我最初给他的评价。

    第一次,是董卓被杀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惶惑不安,想要逃往家乡凉州,偏偏贾诩劝他们说:若是一走了之,负责地方治安的一个亭长就能擒杀你等,不如聚集兵力、再攻长安!事情成功的话,便能掌握国家政权;事情若是失败,再逃亡也来得及。众将于是掉头攻陷了长安。而后凉州兵胡作非为,给天下带来极大的破坏。第二次则是当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举棋不定、不知该立谁为继承人时,曾问过贾诩的意见,贾诩故意做出走神的样子。曹操恼怒地问:你在想什么?贾诩回答:我在想袁绍、刘表之事。一语点醒梦中人:袁绍、刘表都曾经废长立幼,以至内部纷争、政权覆灭。曹操终于定下决心,以长幼之序册立曹丕为继承人。最终后汉为曹丕取代。

    就这么个难以被给出正面道德评价的人,我竟把他归到德业、谋略都为上上之选的荀彧、荀攸叔侄一类,三人合传!

    “你这转变也太大了吧?”赵直咋舌,“我本以为你会把他和郭嘉、董昭等有谋无德之士放在一起。”

    “乍看上去的确是,不过详加思索了他的平生行事之后,我倒觉得他不止是‘有谋无德’那么简单。赵直,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归类标准很清晰:就是对汉室及其所代表的安定祥和的社会之态度。早在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贾诩就被举为孝廉,在宫中做郎官。党锢祸起,他虽然没有被株连,可看到时局混乱、事不可为,便称疾告退,在家中隐居了近二十年。”

    “哦?俨然孔明之高卧隆中嘛!”

    “我可没把他抬高到丞相的位置上。”对我来说那个位置再无第二人能企及,“不过在待时而动这一点上,他们很相似。如果贾诩真是个追逐功名的小人,他就该留在宫里,伺机接触皇帝,这本就是最好的幸进途径。在党锢祸起、大批官员被免职归乡之时,一个士人出身的郎官若肯依附权宦,更能轻易得到晋升。贾诩没有那么做,反而‘苟全性命于乱世’。随后朝政每况愈下,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举事,凉州羌胡也联合暴动。当时凉州有野心的汉族名士无不加入羌胡军,惟有贾诩投奔了前来讨伐的董卓军——不管后事怎样,那时的董卓毕竟是代表中央政权的官军。这个举动也充分表明了贾诩的基本立场。不要小看这个选择,这和一开始就想图谋汉室江山的郭嘉、董昭等人不同,作为曾应汉室征辟的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简介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目录 > 第八话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被微笑着录写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