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时八年的蒙宋战争,在对宋皇室成员举行完隆重的受降仪式后落下帷幕。宋室遗臣文天祥、张世杰逃往广东、福建,游弋海上,试图招兵买马,复辟宋室。忽必烈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方面的情报。
至元十五年(1278年)端午节过后,忽必烈在大明殿召见张弘范。张弘范刚从前线返回,见真金也在,二人相见,喜悦万分。
“朕接到情报,宋丞相文天祥,宋将张世杰、陆秀夫不知从哪里弄出两个赵姓子孙,拥立为帝,企图复辟亡宋于南方沿海,闽、广一带群起响应,已达十五郡县。朕委任你为蒙古汉军都元帅之职,前往追剿亡宋卫王残部。张世杰是个野心勃勃的将领,可怜这两个五六岁的孩儿,什么也不懂,又将成为他的牺牲品!你须尽快剿灭这股势力,以免这些乌合之众影响了大一统的局面。”忽必烈揉着有些发胀的足踝,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弘范明显犹豫了一下。
“怎么?”
张弘范委婉地推辞道:“臣弘范不才,请以蒙古信臣为首帅,臣愿副之。”
“什么意思?”
“朝廷此前从无汉将统帅蒙军先例,臣顾虑难以指挥,更怕有负皇上重托。”
“你多虑了。朕既命你为帅,自会授予你全权。”
“弘范,不知令尊张老元帅是否给你讲过他亲历的安丰之役?”
“安丰之役?没听父亲大人讲过。”
“当年,曾祖成吉思汗以义子察罕为主帅,以你父张柔为副帅,协力攻打金军事重镇安丰。战前,察罕与张老元帅在制订作战方案时发生分歧,察罕不听张老元帅的建议,将帅失和,终使安丰一役进退失据、损兵折将。战后,察罕和张老元帅引残兵败将与曾祖会合,察罕倒没有推卸责任,但张老元帅想起这原本可以避免的失败,深以为恨,生平第一次当着曾祖的面痛哭不止。曾祖了解了全部作战经过后,并没有怪罪察罕和张柔,而是自责他委任不专,才致安丰之败。父汗以你为帅,正是不愿你复有你父之恨!”真金一口气说完。
张弘范还想说什么,忽必烈摆手制止了他:“这柄大理宝剑是朕心爱之物,今赐予你,你带在身边,见剑如见朕。凡有不从命者,以此处之,立斩不赦!”
张弘范感激涕零,大礼拜受。
真金代父汗扶起张弘范:“弘范,我将置酒以待,为你庆功。”
“太子,放心。大汗,臣弘范一定不辱使命。臣告退。”
真金挽住张弘范手臂:“我送你。”
不久,张弘范衔命至扬州,选调水陆军两万人,准备大举南征。为最后一次核准早已拟定的作战部署,张弘范召集各军将领开了个短会。当大家赶到主帅的军帐时,突然发现,参加会议的将领当中,竟然多了一位年方十五六岁,个头高高且相貌堂堂的少年将军。一位经常出入皇宫的将领认出了他,原来少年正是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汉族将臣为方便,通常都称呼他八剌王子。真金膝下有子三人,老二八剌从十四岁起即随大臣出使占城、安南、爪哇诸国,是个公认的少年才子,在诸孙中最得祖汗忽必烈欢心。此次张弘范引军平南,八剌主动请缨,获得祖汗恩准。忽必烈特旨,将爱孙与弘范之弟弘正一同编入先锋军,并任命弘正为正先锋,八剌为副先锋。
张弘范如何体察不到忽必烈的良苦用心?骑着战马入主中原的蒙古人,自始至终不改其尚武之习。偏太子真金自幼身体较弱,虽有治国之才,却未能充分显示军事才能。这对一个有朝一日要继承汗位的人主之选来说,不能不说是种缺憾。而八剌智勇双全,忽必烈着意锻炼培养他,正是为了他将来可以好好地辅佐父亲。
会上张弘范做出决定,先锋军从水路先行,直趋闽、广。出发前,张弘范暗暗嘱咐弟弟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