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建设
手,却已经和朝中的庸懦之辈打过无数次口舌战了,耗得他已然身心半疲;“乞休疏”上过一次,被慰留了,谁知道下次再上的时候,皇帝会不会点头批准了呢?
“到那时,辽东将全数沦陷,敌军将直逼山海关——”
他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
而距离辽东为两、三天路程的北京城中则更超过袁崇焕的想像的又有了更坏的发展。
魏忠贤给自己加上了“提督东厂”的权力——诏命当然是以天启皇帝的名义发出去的,一切合法。
《明通监》卷十七记载:“永乐十八年八月——置东厂于北京。初上命中官刺事,皇太子监国,稍稍禁之。至是以北京初建,尤锐意防奸,广布锦衣官校,专司缉访。复虑外官不徇,乃设东厂于东安门北,以内监掌之。自是中官益专横不可复制。”
从这以后,就没有停止过,一直到朱由检亡国时为止,前后共有二百二十多年,在这期间的一切侦察、诬陷、屠杀、冤狱,直接间接都是从它这里发动、执行的。
这个特务机关直接受皇帝指挥,事关机密,责任重大,所以皇帝也特别重视,派去主持的宦官都是亲信的心腹,颁发的关防比起其他宦官衙门也隆重得多。其他宦官奉差关防,都是“某处内官关防”几个字,惟独这个机关是篆文“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又特给密封牙章一枚,一切事件应该封奏的,都用这个钤封。到魏忠贤时又造一个大一点的,文曰:“东厂密封”,一切奏本不必经过任何手续,便可直达皇帝,这种权力,无论那个衙门全是比不上的。
主持这几个特务机关的是掌印太监一员,他的全副官衔应该是关防上的“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厂内的人称之为“督王”或“厂公”。他的底下设掌刑千户一员、理刑百户一员,二者或也称为“贴刑”,都是从锦衣卫拨过来的。再底下是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分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絏繖。其余的人帽靴相同,但穿直身。实际在外面侦察缉访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青素襴褶,系小绦。役长各统率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一共一千多人。这些人也是从锦衣卫挑选那“最轻黠环巧”的来充任。
这些特务侦察访缉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都有他们的踪迹,《明史·刑法志》记:“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中府会审大狱,北镇抚司讯重犯者曰听记。他官府及各城门访缉曰坐记。某官行某事,某城得某奸,胥使疏白坐记者,上之厂,曰打事件。”
这个特务机关的地点,朱棣初建时是设在当时东安门北(也许就是因为这原故,叫做“东”厂)。万历初年,冯保以司礼太监兼东厂事,又在东上北门的北街东混同司之南设立了一个,叫做内厂,而以初建的为外厂。
外厂建筑的大略情形,据《酌中志》所载是:有大厅,大厅之左有小厅,厅内供有岳武穆像一轴,厅后有砖影壁,壁上雕有狡猊和狄梁公断虎的故事。大厅西边有祠堂,里面供有历来掌厂的职名牌位,祠堂里还有一座牌坊,上面写着“百世流芳”。再往南有狱一处,专系重犯,至于轻犯和一切干连的人,则系于厂外的厅里。厂西南有门通出入,向南大门是不常开的。
内厂建筑情形,记载的比较少,只说是“古槐森郁,廨宇肃然,内署有匾,曰朝廷心腹,有至圣堂,有井”。
西厂设过两次,一次是宪宗成化十三年,由太监汪直主持,当时,所有的人数和权势都超越了东厂,而横行不法,受到大臣们的弹劾,而后汪直亦失宠,遂废止,历时五年多。
第二次设置是武宗正德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