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的前一天
“……”
“要花的要白的?这里是一共二十六只,我答应送杨副爷四只,他问我要过。你的我选大的。”
他找不出话可说,他不说要也不说不要。他在这里,什么都是他的,太阳,戏台,书记官,糖,狗肉,钓鱼,以至于鸡,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到明天后天,他要这些有什么用处?好的东西与好习惯他不能带走,他至多只能带走一些人的好情分,他将忍苦担心走七天八天的路,就是好情分带得太多,也将妨碍了他走路的气力。
他只能对这老妇人笑。
一种说不分明的慈爱,一种纯母性的无所求的关心,都使他说不出话。此后过三天五天,到知道了人已逃走,将感到如何寂寞,他是不敢替她设想的。他只静静的望这个妇人的白发同脸同身体。
可怜的人,她的心枯了,象一株空了心的老树,到了春天,还勉强要在枝上开一朵花,生一点叶。她是在爱这个年青人,象母亲祖母一般的愿意在少年人心中放上一点温柔,一点体恤,与一点……他望到这妇人就觉到无端忧愁。
他重复与老妇人回到磨坊。他问她可不可以让他折一枝桃花。
“欢喜折就折,过几天就要谢了。”
“今年这花开得特别好,见了也舍不得折了。”
“不折也要谢,这花树他们副爷是折了不少的,你看,那大一点的桠枝。我这老婆子还要什么花,要折就折,我尽他们欢喜!”
“那我来折一小枝。”
他就攀那树,花折得了,他拿在手,道了谢。
“你什么时候来拿鸡?”
“过一会吧。”
老妇人就屈指数,“今天初六,初七,初八……到十一来好了,慢了恐怕他们争到要,就拿完了。”
“你告给他们说我要了,就不会强取了。”
“好好,那样吧,明天你再来看它们吃米,它们认得出熟人,当真的!”
他走了,妇人还在絮絮的嘱咐,不知为什么缘故,他忽然飞跑着了,妇人就在后面大声说小心小心。
天夜了。
正如属于北方特有的严冬白雪的瑰丽,是南国乡镇季春的薄暮。
生养一切的日头落到山后去了。
太阳一没,天气就转凉了,各处是喇叭声音。站到小山上去看,就可见到从洞中,从人家烟囱里,从山隈野火堆旁,滋育了种子,仿佛淡牛奶一样的白色东西,流动着,溜泻着,浮在地面,包围了近山的村落,纠缠于林木间。这是雾。自由而顽皮的行止,超越了诗人想象以上的灵动与美丽。
与大地乳色烟霭相对比的,是天边银红浅蓝的颜色,缓缓的在变。有些地方变成深紫了,因此远处的山也在深紫中消失了。
喇叭的声音,似有多处,又似只有一处,扬扬的,忧郁的不绝的在继续。
他能想到的,是许多人在这时候已经在狗肉锅边围成一圈,很勇敢的下箸了。他想到许多相熟的面孔,为狗肉、烧酒以及大碗的白米饭所造成的几乎全无差异的面孔。他知道这时火夫已无打架的机会,正在锅边烧火了。他知道书记官这时必定正在为他那副兵说剑仙采花的故事。他知道钓鱼的老兵有些已在用小刀刮他所得大鱼的鳞甲了。他知道水碾子已停止唱歌,老妇人已淘米煮饭了。
他望镇上,镇上大街高墙上的鸱头与烟囱,各处随意的矗起,喇叭的声音就象从这些东西上面爬过,又象那声音的来源就出于这些口中。他又望远处,什么地方正在焚柴敬神,且隐隐听到锣鼓声音。
他有一种荒山的飞鸟与孤岛野兽的寂寞,心上发冷,然而并不想离开此地。
似乎不能自立,似乎不能用“志气”一类不可靠的东西把懦弱除去,似乎需要帮助或一种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