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八路军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
续打击下,伤亡已达7000余人,且后方不断遭到袭击,遂自11月中旬开始,改以一部兵力进行有重点的小规模奔袭合击,掩护其主力分批撤退。晋察冀军区则以在内线的主力部队与在外线的部队紧密配合,分别在盂县以北的上庄、涞源东南的曹庄台和平山双石洞等地给日军以重创,迫使日军慌忙撤退。至12月15日,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军民在历时3个月的反“扫荡”中,共作战4200余次,歼灭日伪军1.1万余人,攻克和逼退日军据点、碉堡200余处,并一度攻入保定、望都、唐县、完县、浑源等13座城镇,炸毁火车13列,击毁坦克3辆、汽车240余辆,击落飞机1架,不仅恢复了根据地的原有地区,而且在敌占区收复村庄1000余座。八路军伤亡2427人,在这次反“扫荡”中,日军大肆烧杀,制造了阜平平阳、易县寨头、平山南岗等许多惨案。在8个县中,即烧毁房屋13万间,抢走牲口1.2万余头,杀害群众5000余人。

    日军在“扫荡”北岳区期间,于9月15日至12月中旬,以独立混成第8、第9旅团及关东军和伪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对冀东抗日根据地之长城以南滦河两岸和西部平原地区进行分区“扫荡”,企图驱逐冀东八路军,重新控制冀东平原特别是沿海地区,并乘秋收之际抢粮。冀东八路军改变过去反“扫荡”时以主力向外线转移的方针,采取在内线分散灵活地穿插和转移,与日军周旋,寻机歼灭小股“精剿”和抢粮之敌的方法,经过3个月的反合围、反“清剿”斗争,打破了日军驱逐八路军和控制冀东的企图,迫使日军退回交通线和中心城市。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作战

    日华北方面军在“扫荡”北岳区和冀东区的同时,其第1军所属部队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扫荡”。

    9月3日,日军第69师团第59旅团3个大队,共1500余人,分别由汾阳、离石、岚县地区出动,开始“扫荡”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的离东地区和第3军分区的米峪镇、临县地区。经第3、第8军分区军民不断打击后,日军于16日退回离岚线圪洞、胡堡等据点。其第85大队500余人在白文镇扎下临时据点。9月2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以2个大队由三岔堡、五寨地区出动,分两路“扫荡”奇岚、保德地区,并于25日和27日进占奇岚、保德县城。

    26日,日军第69师团第59旅团之第85大队由岚县以西之寨子村和临县以北之白文镇出动,奔袭兴县城,企图袭击驻兴县的晋绥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由于晋绥区党政军机关已先期转移,日军虽于27日进占兴县城,但却扑空。尔后,日军北犯瓦塘,并进占裴家川口、黑峪口等黄河渡口,向河西磐塘河防阵地炮击,遭八路军河防炮兵反击后,向南撤退至赵家川口。这时,晋绥军区判断进犯兴县地区之日军兵力较小,且孤军深入,交通补给困难,难以在根据地内久留,必于数日内撤退,遂决心集中第17、第21、第26、第36、第29团和特务团、军区警卫营等近7个主力团,采取沿途伏击,逐次围歼的战法消灭该敌。

    10月5日,日军由赵家川口向兴县以南之康宁镇方向撤退,当其进至小善畔附近时,即遭晋绥军区部队伏击包围。日军在飞机支援下数次突围,均被击退。此后,晋绥军区部队继续围困和消耗日军,一面在小善畔至康宁镇17公里的道路上设伏,并在各路口埋设地雷。6日晚,日军突围向康宁镇撤退,沿途遭八路军连续伏击和地雷杀伤,伤亡很大。

    7日,又被围困于花子村以南高地,战至黄昏,向东突围退至甄家庄,再次被包围。日军遭八路军连续打击,伤亡惨重,特别是后方补给断绝,仅靠空投少量物资作垂死挣扎。10日晚,残敌300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简介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八路军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