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敌后战场概述
敌后游击战争的新发展。它进一步造成对敌人的分割和反包围,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蚕食”政策和殖民统治,更加造成了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状态,使抗日游击战争向敌占区的纵深前进。这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五、游击战争的胜利发展,为实现抗日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3年至1945年8月,是敌后抗战恢复、再发展和反攻阶段。1943年华北、华中敌后的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制止了敌人向根据地的推进,出现了敌退我进,或敌不退我亦进的形势,敌人基本上被“挤”到点、线上去了,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发展。1944年初在一部分地区对敌人开始了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了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的力量得到了很大发展,主力部队己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8万人,解放区人口发展到1.3亿余人。从而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变,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随着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八路军、新四军又实现了由游击战到正规战的战略转变。
整个抗日战争的实践说明,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争担负了开辟敌后战场,创造根据地、牵制与打击敌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战略任务。
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担负着坚持敌后抗战,发展与巩固根据地,消耗与削弱敌人,支援正面战场作战,并积蓄力量,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变和准备反攻的战略任务。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与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敌人构成夹击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
抗日战争实践证明,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是敌强我弱条件下,保存和发展自己,消耗与削弱敌人,配合正面战场的正规战争,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有效的作战形式。正如朱德所提出的那样,在“军事活动的全时间内,所有的游击队配合主力军一齐动作起来,就和蚂蚁蛀蚀着朽楼一样,可以倾覆敌人存在的基础,影响到全面抗战的局面。”
日本军国主义者承认:在人类战争史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
“在毛泽东的游击战略中,游击战是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广泛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全民总动员、一致对敌的攻势战略。它把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动员起来,发挥卫国卫民的主观能动性,造成集中全民力量正面冲击敌人的威势”,“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
可以肯定他说,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也就没有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那种简单地从军队的数量和阵地战的作战方式来看问题,而忽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伟大作用的倾向,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其片面的,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