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
由国内增加8师团,及早解决华北战局之计划打消……我如能把握台儿庄胜利之果而早日解决峰具之敌,则可扩大敌之反战运动,怂动国际之观听。确定胜利之基础,在此一举”。因而请求蒋介石“集中所有力量争此一著”。军委会同意,开始向第五战区增兵。至5月间,第五战区的部队已达到64个师及3个旅,约45万人。

    日本大本营“看到台儿庄方面有大量中国军队,特别是汤恩伯军团的出现,认为给蒋介石的主力一次大的打击,是挫伤敌人抗战意志的大好机会,因此决定进行徐州作战”,以大约6个师团的兵力(第10、第5、第16、第114师团,独立混成第5旅团,混成第3、第13旅团及临时航空兵团),由徐州以北,以大约3个半帅团的兵力(第9、第3、第13师团,第101、第6师团各1部及第3飞行团)由徐州以南,分路向徐州合击。因进攻台儿庄的第2军部队被中国军队击败而退逃,认为“有损于陆军的传统”,4月30日下令,免去西尾寿一第2军司令官的职务,任命东久迩宫为第2军司令官(徐州会战一结束,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亦被免职并编入预备役)。5月上旬,东久迩宫到任,日军开始对徐州发动全面进攻。蒋介石发现日军对徐州采取包围行动,企图乘日军兵力分散且离开据点的大好机会,令第五战区采取攻势、各个击破敌人,先集中兵力消灭淮北的日军。但部队尚未调整、集结完毕,形势发生极大变化,日军进展迅速,向徐州作向心攻击的7路日军,至5月15日已基本接近完成对徐州的包围,即将切断陇海路。李宗仁为避免在不利形势下进行决战,决定放弃徐州,作战略转移。5月17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撤离徐州,由宿县向西转移,其他各部队均按第五战区的命令分头突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徐州会战结束。

    七七事变以来,日军虽然在忻口、淞沪会战中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但从未实施过战役范围的退却行动,更未承认过战斗失败,一直以“战无不胜”的“皇军”自居。台儿庄的作战,却使其第10、第5两个精锐师团的部队,在中国军队包围下仓皇退逃,连大批重型武器、弹药等都不得不遗弃战场。尽管日本大本营仅说是“有损于陆军的传统”。但却无法掩盖战败的事实。亲身经历台儿庄作战的日本士兵感受比较真实。如日军第10师团第63联队第2大队的涩谷,在日记中写道;“我方死伤益见惨重,全员不分昼夜严加防守,各中队人数仅剩六、七十人”,“大队部无法支持……牺牲数百人生命占领的场所被敌方夺去,我队含着眼泪随大队部后撤,退却时向战死者暂时告别”。

    作为第三方的美国人则毫不客气他说,台儿庄战斗“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当然,台儿庄的胜利,仅仅是一次局部性的胜利,战役本身对中日战争全局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以实际战例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从而鼓舞了国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消除了一些人的恐日心理,另外,台儿庄的胜利,使日军重新估计中国的抗战力量,同时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当时,英、美、法、苏等许多国家的报纸,都以大字标题刊登了中国台儿庄胜利的消息,并纷纷发表评论。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的消息传出,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柏林哥隆新闻也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的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这些社会舆论虽然并不等于其政府观点,但它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导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简介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目录 > 第六章 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