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聿明再到东北
就在长春即将和平解放的时刻,早在1947年7月8日就垂头丧气离开沈阳的杜聿明又回到了沈阳。
杜聿明当时离开东北战场,有连遭败绩、心情难受的原因,也有忧患成疾、需要治疗的因素。经过在上海近一年的医治和疗养,身体基本康复,蒋介石在1948年6月又让他走上战场,担任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驻徐州。他上任不久,济南被围,蒋介石要他解救济南之围,他连忙调集二兵团、十六兵团、十三兵团增援济南。援兵还未全部开进,济南就已落入我华东野战军之手。他正在指挥援济兵团调头转向徐州、商丘等地时,10月15日,蒋介石突然给他来电话,要他停止对部队的指挥,在徐州机场等候,一道乘飞机去沈阳。一会儿又说不一道,另有专机来接他去沈阳。他不明究竟,但还是得去。当天下午,他到了沈阳。几乎是与他到沈阳的同时,锦州被我东北野战军完全攻克。
就在杜聿明到沈阳之前,蒋介石也到了沈阳,蒋介石是在东北战局十分危急时到东北去做最后部署的。蒋介石这时能做的部署就是在沈阳写了两封亲笔信,派飞机分别投给困守长春和锦州的东北“剿总”两位副司令郑洞国和范汉杰,因为这两处都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蒋介石给郑洞国的命令是赶快突围,给范汉杰的命令是能守则守,不能守则突围。
当杜聿明到了沈阳之后,蒋介石并没有给他说为什么要他来沈阳,也未说要他来干什么,甚至连职务都没有任命。但跟随蒋介石多年的杜聿明心里明白,肯定是老蒋对东北的战局太不满意,对东北的军事长官卫立煌太不满意,是要他杜聿明在这谁也无力回天的败局中再次前来主持东北军事,收拾残局。所以当蒋介石对他说了刚才用飞机送出的两封信的内容,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未作任何表态,只是说:“目前敌我情况不明,很难提出意见。”其实他心中是清楚的:长春不存在突围的可能,而不突出来又会很快被消灭,锦州则是守弃两难。更重要的是长春和锦州的守与弃都关涉东北战事的大局,蒋介石竟然连向卫立煌征求意见的过场也不走一下就直接下令,越级指挥,东北的仗今后将更加难打。不过,有一点他是明白的,蒋介石弃卫用他,已成定局。今后东北战场的这个烂摊子,就只有由他和廖耀湘两人来勉强支撑。所以,他不愿同蒋介石多谈什么,只想找廖耀湘谈谈再说,因为廖耀湘毕竟是他的老同事、老部下。
有两件大事是杜聿明当时不可能想到的:(一)就在蒋介石与他在沈阳谈话的时候,锦州已经完全被我东北野战军所攻克;(二)也是在他与蒋介石谈话的时候,长春的六十军正在与东北野战军的围城部队谈判起义的具体事宜。
这时的廖耀湘并不在沈阳,而在他刚刚攻占的新立屯。
几个月来,蒋介石和卫立煌之间,在是否要让沈阳地区的大兵团西援锦州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蒋介石认为锦州重要,只要守住了锦州,就保证了华北和东北的联系,又保住了葫芦岛的海上通道,今后无论是从陆地还是海上,都还可以进军东北,只要沈阳和长春能够守住,东北就还有希望。所以,蒋介石要卫立煌将沈阳的军队组成强大的西进兵团,西援锦州。卫立煌则认为,锦州固然重要,应当主要由华北方面进行支援,因为华北到锦州的通道一直还在国民党手中。如果要从沈阳西援锦州,要涉过几条大河,这些地区又都已被中共军队所占领,进展不可能顺利,而且很可能被包围、被吃掉。长春的守卫已经非常困难,沈阳的守军如果一撤走,也很难守住,如果长春和沈阳失守,那还有什么东北可守,不如干脆全部放弃,现在就让大家回关内算了。如果在把主力抽走的情况下要他这个东北“剿总”的总司令来主持东北军事,来守住东北,无异于给他难堪,让他来负丢失长春和沈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