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六回 湖丝变通拯救源官 护贡进京鸳鸯同游
一两湖丝?”

    潘振承道:“回关宪大人的话,末商拿不出这批良丝不是湖丝的证据,但末商听说,自从广州执行丝禁后,江浙的蚕户、丝户怨声载道。丝斤禁止出洋,丝价暴跌,蚕户丝户纷纷破产。前年,监察御史李兆鹏上奏折,户部下谘文严禁丝斤出洋,江浙督抚齐声叫好;如今,江浙督抚转而埋怨李兆鹏的奏折和户部谘文。”

    李侍尧不停地旋转掌心的钢球,暗自琢磨潘振承的话。记得前年户部颁布丝禁谘文,李侍尧曾叫来潘振承一块研究。事情是由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引发的,他们为宫廷染织绸缎,生丝原料则来自民间。其实,丝价略为上涨,无关宏旨。同样一匹绸缎,民间织户的成本约需一百两银子,而织造向内务府上报的成本通常得一两千两银子,大量的银子被贪墨。李兆鹏的身后牵着大批江浙官员,朝廷禁止江浙与西洋通商,他们想利用丝禁,为难独享一口通商之利的广东。李侍尧决定钻丝禁的空隙,从去年起,广东只禁江浙丝货,对皖、赣、鄂、湘等省的丝货明禁暗弛。

    蔡世文忍不住再次痛哭流涕,潘振承劝道:“蔡老弟莫哭,万一不能出口,只有忍痛削价,卖给佛山和广州的织户。”潘振承话出有因,从雍正八年朝廷第一次禁湖丝出洋起,广东的植桑养蚕渐渐形成小规模。

    李侍尧斥道:“潘振承,你这是何意?拿外省的生丝到广东来倾销,你想逼广东的植桑养蚕户破产?”

    潘振承听出李侍尧的弦外之音,垂首问道:“望制宪大人为蔡氏逢源行指一条路。”

    “蔡逢源是何地人氏?”李侍尧鹰隼眼悠然一转,问道。

    “原籍新会县,寄籍南海县。”潘振承替蔡世文答道。

    “你呢?”

    “原籍福建同安县,寄籍广东番禺县。”

    “这不就结了。”李侍尧端起茶碗道:“潘启官,你身为护贡使,当恪守护贡职责。丝货出口,归尤关宪办,不用你瞎操心。”

    潘振承拽一下蔡世文,蔡世文满腹疑窦跟着潘振承出了花厅。

    尤拔世不等行商走远,疑惑道:“李制宪,您的意思是放这批湖丝出洋?”

    李侍尧放下钢球,脸带愠色:“怎么还是湖丝?你没用心去听?潘振承说了一篓子话,逢源行进的不是湖丝。”

    尤拔世犹豫道:“可是,户部的丝禁,好像是禁止所有的丝货出洋?”

    “是好像,没有明确划定江浙以外的省份丝货能不能出洋。谘文本身漏洞百出,该钻空子就得钻。粤海关隶属朝廷,可在广东的地盘上,也得为行商着想,行商一个个破产,不是海关的福祉。没有行商的鼎助,海关征收国帑内帑将一筹莫展。”

    潘振承和蔡世文出了花厅,蔡世文迟疑道:“启官,你和李制宪像对答佛禅公案,这和生丝出口有何关系?”

    “外地人住满三年,便要算作当地的寄籍人氏。乃父从新会迁来南海,三年后就要报南海的户籍,归南海县管,你念书可以进南海儒学,算是南海的寄籍童生或生员。你那批湖丝是前年进的,头尾也有三年,就可以把它算成粤丝。”

    蔡世文惊喜道:“照这般说,只需把报关帖重新改一下,写成粤丝便可出口了?”

    潘振承点头道:“李制宪确实有变通之意,不过,出口生丝仍需经过海关吏胥。你跟乃父好好合计一下,该孝敬时不要吝啬银子。李制宪说不准哪天进京赴任,那时的尤关台恐怕就得在口岸一手遮天了。”

    两人走到前院,蔡世文猛然止步:“启官,晚生怕见家父,晚生背着家父来求你。晚生求你陪晚生去见家父。”潘振承呵呵笑道:“源官是何等精明的人,他假装去庙里烧香拜菩萨,是指望你背着他做出有主见的事情。”

    蔡世文跟随潘振承出了督署仪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清商埠简介 >大清商埠目录 > 第三十六回 湖丝变通拯救源官 护贡进京鸳鸯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