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庄有恭善待众洋商 广东口岸遭受重创
计划,在短短的两个月,总共带去三十多万番银,不作精心策划和充分的安排能成吗?在贵族当家的东印度公班,洪瑞的地位实在太卑贱,他怎么可以左右庞大而高傲的东印度公班?东印度公班为何要弃粤赴浙,显然是对广州的贸易环境感到不满意。”
严济舟朝潘振承投来感激的一瞥,立即附和道:“潘启官言之有理,英商弃粤赴浙的根本原因——算了,本商不便说,其实,在座的诸位心底都很明白——”
李永标冷笑道:“严大人吞吞吐吐干吗?你直说海关横征暴敛好了!”
严济舟有潘振承那番话做底气,不肯示弱道:“李关宪,有关海关作为的街谈巷议难道还会少吗?”
李永标拍案而起,窜到堂中央,指着严济舟的鼻子:“你说清楚,我李永标横征暴敛怎么啦?跟你明讲了,加征税费乃万岁爷钦准,为的是充盈大清国库!”
严济舟冷笑几声,也站了起来:“李监督,上蹿下跳不嫌累吗?还是坐着说吧。老夫知道你替皇上当差,可是,体恤远夷也是皇上一贯的怀柔胸怀,总不能弄得夷商亏损累累、怨声载道。”
杨应琚跟着站了起来,走到公堂中央:“二位都不要争了!”
众人静下来,看着杨应琚。
杨应琚道:“今天询商暂告结束,事情就这么办。”
众人脸呈狐疑,直瞪瞪看着杨应琚。
严济舟问道:“杨大人,你说事情就这么办,究竟要我们怎么办呀?”
杨应琚愣了一下,手足无措道:“哎,难办难办,此事太棘手,本督还没想透该怎么办。”杨应琚背着手走了两圈,猛地击掌:“有办法了,上折子,恭请万岁爷圣裁。”
严济舟与众行商啼笑皆非。
赴浙考察
潘振承奉严济舟之命去宁波考察。
杨应琚的奏折未能阻止洋船赴浙。乾隆十九年到广州的洋船二十七艘,乾隆二十年减至二十艘,乾隆二十一年洋船再减,只有十五艘。洋船锐减,行商洋商的承饷总额不见减少。名目繁多的税费,令行商不堪重负,十三行有四家洋行倒闭,剩余的十二家勉强维持着。严济舟作出重大决定,由潘振承代表十三行前去宁波考察,申办一个由十三行商人合股,潘振承牵头的洋行。
“与其坐守待毙,不如自寻出路。”严济舟带领同仁上码头为潘振承送行,严济舟语重心长拍着潘振承的肩膀,“启官,十三行的前途命运全寄托在你身上了。”
潘振承心里明白,移地宁波开办洋行,如果获得成功,十三行商家人人有份;倘若惨遭失败,严济舟损失少许参股金,却能达到挤走自己的目的。此时的潘振承,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他想证实浙商带来的传闻,看看庄有恭有哪些吸引洋商的招术,移地开办洋行是否真有必要。
洋船航速快,只需二十天就能到达定海。潘振承乘坐的是浙商的绿眉船,在海上颠簸了一个半月才进入群岛环绕的舟山海域。绿眉船在青山绿水中滑行,处处可见打鱼的乌篷船。船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六艘宽大的西洋船横在定海港湾,高高的桅杆比身后的定海城楼还高。
定海的作用如同广州的黄埔,只供洋船碇泊,交易地点在宁波。高大的洋船下漂浮着十几艘绿眉船,苦力在洋水手的指挥下,用杠吊把货箱吊到绿眉船上。装满洋货的绿眉船随即撑离大船,将洋货运往宁波。
定海城外是繁忙热闹的码头街,形形色色的店铺鳞次栉比。这是黄埔无法相比的,潘振承顺着石阶上了码头,看到七八个洋水手坐竹苫茶铺悠闲自在地品茶聊天。再过去是一个小酒店,屋檐的荫凉处支着几张桌子,洋水手们敞开衣襟,露出毛茸茸的胸脯喝酒吃菜,不时爆出欢快的笑声。潘振承边走边看,迎面过来一架凉轿,上面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