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血溅皋兰铁桥头
:“十九兵团历史上没遇过这样的情况,攻敌几个阵地,一天多没有拿下一个,真丢人,干部们都很憋气。这口气非出不可!”

    彭德怀说:“打仗不是赌气!部队试攻受阻,主要原因是轻敌,次要原因是敌工事坚固,敌人顽强。这次试攻是我决定的,时间仓促,部队准备不够,不过通过这次试攻也达到了了解敌人的目的。你们要沉住气……”

    这股“气”要真正“沉”下去,不容易。

    部队远道而来,驻在兰州外围,多半寸草不生、光秃秃的山梁,肚子问题成为决策战役的重要参考条件。像军委要求的那样,花“一星期或更多的时间”来作战斗准备,显然是不允许的,更谈不上“一次打不开而用二次、三次”。所幸的是,胡宗南在汉中还算知趣,没有来解兰州之围的意思;马鸿逵说要“援兰”,还组织了什么“宁夏援兰兵团”,但虚晃一枪,光打雷不下雨。当然,这与十八兵团六十四军的“钳制”也许有关,马鸿逵在海原按兵不动,理由充足,马步芳说不出什么所以然。

    总之,马继援实际上是孤军困守兰州。

    部队作了三天检讨,彭德怀静观了三天,8月24日的晚上9点钟,他给中央军委发去一份报告:“二兵团、十九兵团攻城准备工作已妥。疲劳尚未恢复,粮食不足,油、菜更难解决。青马军不断反袭,故很难得到休息。以现在的准备工作看,攻占兰州有六七成把握,故决定在25日晨开始攻击。”

    这份电报实际上就是彭德怀的军令状,只不过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把话说满、说绝对而已。如果声称“攻占兰州已有十成把握”,那就不是彭德怀了。

    激战如期,号令依旧。不过这一次的攻势可是翻天覆地的。皋兰山一线的青马守军哪想到这几天解放军不声不响,已经神鬼莫测地接近了所有前沿阵地,并在堑壕底下埋下了成吨的炸药!

    随着凌晨2点两发红色信号弹直升天空,震天动地的巨响同时在皋兰山两侧各个阵地前沿,一连串地天崩地裂。那些带着温热的土石坷垃像雨点一般降落时,四面群山又有万炮齐鸣,仿佛周围整个世界都在怒吼,只有可怜的皋兰山孤岛似的夹在中间,瑟瑟发抖。

    霎时,天光流曳,眼前的山川一如白昼;耳畔呼啸轰鸣,像惊雷出峡、长风穿云。炮弹密密麻麻砸向皋兰山,爆炸声煮开了一锅粥。青马守军借着闪亮眼睁睁地看到前沿阵地亮开一个一个大缺口,而他们只能抱着脑袋、缩紧脖子,无法修补那些致命的缺口。很快,炮火明显向阵地纵深延伸,解放军前沿冲击部队从冒着热气的大缺口蜂拥而至……

    这场出其不意的攻击,使青马守军在最初10分钟内一片呆傻,完全措手不及,待那些抱着机关枪或抡着大刀督战的指挥官们号叫声起,士兵才如梦方醒,一下子发现手中所握的不是烧火棍,而是可以射击的家伙。于是,闭着眼睛举枪就打,阵地又一度陷入混乱。好一阵冲杀之后,才慢慢稳定下来。这时,天已微明,双方形成尖锐的对峙,互相射击的枪弹犹如疾雨。青马守军一面对阵前的缺口一筹莫展,一面又发觉解放军在正面攻击的同时,还在向东西两翼迂回,所有阵地正在进入一个大的包围圈,顿时,恐慌一团。

    旭日东升,阳光灿烂,老天爷公正地奉出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山上山下能见度极佳。在这样的条件下射击,几乎就是百发百中。所以,敌我双方的伤亡都在成倍地增长。也许地面上的搏命过于残酷,人们已经无暇顾及天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一架国民党飞机。它无动于衷地盘旋,不但没有像青马官兵所期待的那样给他们“助助威”,反而宣判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似乎从这一刻起,皋兰山不知不觉动摇了。

    所有阵地一个个被解放军突破。四军首战沈家岭主阵地上下狗娃山,下午,六军又攻克了南北最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八章 血溅皋兰铁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