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围而不阙
吧!过去几天,我们还是布置包围阵地,把你们压缩在一片豆腐块内,还没有进行总攻击。假如你们不投降,我们就要进行总攻击了。我们希望黄维将军依照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为了爱惜兵士和干部的生命起见,下令投降。如果黄维将军愿意这样做,及早派遣代表出来和我们的代表谈判投降办法。你们保证有秩序地缴枪,不破坏武器和装备;我们保证你们一切人的生命安全和随身财物不受侵犯。何去何从,立即抉择。切切此告。
<er h3">2
如果以蒙城、固镇、宿县为顶点,并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你就会发现,在淮北大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标准的等边三角形。在这个子野如砥的三角地带中心,突兀地冒出两个相隔不到一点五公里,海拔不过三十米的土包。许是它们既缺乏山的雄伟,又破坏了平原的坦荡,人们就懒得给它取个正经名,于是尖顶的就叫尖谷堆,平顶的就叫平谷堆。两个“谷堆”之间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集镇,趁便就叫了双堆集。
二十三日南子集枪炮交加的时候,那边的百姓还往双堆集跑。到了二十五日、二十七日两天,双堆集就成了兵的天下。不要说赶集的人,就是集上的人家,能跑的和来得及跑的,也都远走他乡了。
兵,到处是兵,头顶着“青天白日”,身穿着土黄军装,像汤浇了蚁穴、火烧了蜂房一样,密密麻麻,遍野冲撞。受伤的,用他们血腥的绷带与绝望的呻吟渲染着战争的恐怖;没病没伤的,用他们罪恶的暴行和垂死的颓丧宣泄着人类的兽性。
平谷堆上的玉皇庙里,香案上已没了香炉供果,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黄维正俯身图上,丈量着东去固镇,或北上碾庄的距离。作为一个军人,黄维是够格的。恪尽职守是他从教多年的信条,当教师不能误人子弟,做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管他已经到了“奉命救人却待人救,驰援解围反遭人围”的地步,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解救黄百韬。
于是,神台上那尊居高临下俯视人寰的玉皇大帝,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哀怜,几分嘲笑。奉命东进以来,黄维的电台一直未能与徐州“剿总”取得联系,他根本不知道黄百韬兵团已被歼灭。而南京的统帅部担心黄维得知黄百韬被歼,会动摇北上决心,因此实行消息封锁,从未将实情告诉他;以致黄百韬五天前就到阎王那里报到了,痴心的黄维却一无所知,仍于困境中穷尽心智,设法搭救。这不能不说是黄维的悲剧。
黄维手扶香案抬起头来,与玉皇大帝打了个照面。他是个不信神的人,自然看不懂神仙的表情。
向南京请求突围的电报已经发出去大半天了,准与不准,至今没有回音。解放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形势一刻比一刻险恶。然而何去何从,他却只能在一张地图上游走。
向北?向东?突围?固守?迟迟难以决断。
身边副官见黄维愁容满面,为了给司令官宽心,他自称娴熟卦相,尤善测字推卦,请黄维赐几个字给他。黄维没有写,只是用手指点了点地图,叹了声:“双堆集!”
副官一听,猛击一掌道:“好卦相!好卦相!就凭司令官点的这三个字,我们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黄维蹙着眉毛看了他一眼,没有表示兴趣。副官搬过香炉,在香灰上一字一字地写道:“司令官,你来看。‘土’者,十一也;‘木’者,十八也。由此而推,‘堆’,则十一佳也;‘集’,则十八佳也。‘双’呢,即是佳又佳呀!咱们十二兵团人称‘土木系’,土木系的前身恰恰是十一师和十八军。而所测这三个字,正合‘土木’,专指十一师佳、十八军佳,双双对对佳又佳,岂不是上上大吉吗?!”
黄维没有说话。半晌,他嘴角吊起,嗤出一声难以名状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