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关门打狗
到补给司令刘耀汉,说:“我把东北补给包下来了,明天请你到美军顾问团,请他们帮助运输。”
刘耀汉曾在抗战期间任外事局翻译官,跟美军关系密切,当即应允卫立煌的要求。
4月2日清晨,刘耀汉陪卫立煌去拜访美军顾问团长巴大维。巴大维经刘耀汉一番神吹,同意尽力协助。刘耀汉说:“东北物资丰富,大有可为,陈诚把东北搞得一团糟。卫先生初去时,每天被动挨打,现在局势稳定了,卫先生是很有办法的。”
“卫先生在1944年率中国驻印军打通了印缅交通线,受到盟军表彰,他的指挥才能是非常出色的。”巴大维说,“我愿意帮助他。”
卫立煌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从巴大维的表情上看出,洋顾问好像已经答应了。
上午11时,卫立煌再见蒋介石。蒋介石答应按卫立煌的计划,先巩固长春、沈阳、锦州三大战略要点,待部队整训完毕,再主动打通沈锦线。蒋、卫之间的争端告一段落。
卫立煌回到沈阳,开始整训军队。
到了5月初,蒋介石借口整训差不多了,重提打通沈锦线计划,将主力撤往锦州。卫立煌仍不同意,再派廖耀湘、赵家骧和罗又伦到南京向蒋介石申述利害。
蒋介石见卫立煌不听他的命令,于是拉拢廖耀湘。在南京国防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当众宣布:只留第53军和第207师守沈阳,其余部队统编为机动兵团,由廖耀湘指挥。
卫立煌得知这一计划害怕廖耀湘把主力拉走,于是坚决反对成立机动兵团。这样一来,廖耀湘与卫立煌之间产生了矛盾。
蒋介石随后又召见沈阳防守司令梁华盛和第7兵团司令官刘安琪,再次提出打通沈锦线。二人都害怕这个任务落在自己的肩上,有被解放军半途吃掉的危险,因此,都不同意蒋介石的计划。
蒋介石一心要实行自己的计划,他必须找一个能听话的人。他首先让廖耀湘率沈阳主力打到锦州,如果廖耀湘照计行事,就让他取卫立煌而代之。结果廖耀湘受到卫立煌的牵制无法行动,于是蒋介石又看准了锦州的范汉杰。示意范汉杰,只要打通了沈锦线,撤出东北主力,就将卫立煌的权力交给他。
结果,蒋介石打通沈锦线撤出东北主力的计划无法实现,反倒闹得卫立煌与部将矛盾重重,无法统一指挥。
蒋介石有飞机,因此,他与部将的争论基本上是面对面的。而毛泽东与林彪只能在电报里争论。
冬季战役正在进行时,毛泽东于2月7日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至华北……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冬季战役结束后,东北已经没有小仗可打。要打只能在长春、沈阳、锦州三点上选择。林彪对采取什么方法打一直举棋不定。他整天在地图前“打坐”,迟迟定不下决心,急得罗荣桓和刘亚楼团团转。毛泽东的电报频频传来,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建议也在林彪的耳边时时响起。林彪对此一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照旧在心里把他关于战争的“算盘珠子”不紧不慢地拨弄。
毛泽东的想法是:切断东北与华北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将东北之敌就地歼灭。很显然是要先打锦州。
林彪认为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又有15万重兵把守,如果像夏季战役攻打四平那样久攻不下,敌人援兵上来将造成被动。四平撤退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部队基本上是轻装。要打15万人设防的锦州,必须有大规模的重武器和六七十万人的后勤供应,这样庞大的供给需要大量的汽车和油料,如果油料耗空或遭空袭,大批机械化装备将要丢给敌人,部队就难以安全撤离战场而陷于危险境地。
林彪不愿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