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战淮海
的决议》。
在华野各部队中,很快掀起以贯彻曲阜会议精神为中心的加强纪律性的教育运动。使华东野战军全军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顾全大局的观念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增强,政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这无疑是对即将发动的淮海战役的一个重要准备。
在曲阜会议期间,华野前委多次召开由纵队以上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深入分析敌我情况,并不断修订作战预案。与会者看到,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指挥下的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如果加上可能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十二兵团等部,总兵力将达到80多万。其中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军和黄维兵团的第十八军,都是国民党军引以为傲的王牌军,比较有战斗力。解放军方面能投入作战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军区和中原军区的部分地方部队,总兵力约60多万。解放军在数量、装备和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都远逊于对方,但政治上、士气上大大超过对方。中央“9月会议”提出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要在5年内实现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政权的总任务。规定全军每年歼敌正规军100个旅。要求华野歼敌40个旅,并攻占济南、苏北、豫东、皖北等地。现在,攻占济南的任务已经实现,全军官兵早盼着打更大的仗了。
这时,国民党方面也在加紧备战,调兵遣将。蒋介石曾企图将武汉、徐州的指挥权交给白崇禧,而将其嫡系撤至长江以南,拥兵以自保。但是,由于派系矛盾很深,各怀鬼胎,蒋介石不敢把指挥两大战区的兵权交给白崇禧,白崇禧也不愿在别人火中取栗,此事便不了了之。经过一番争论,“守江(长江)必须固淮(淮河),要守淮,徐州就不能放”的意见最终占了上风,确定了仍以刘峙集团固守徐州的方针。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为华北、华中的交通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他们把徐州视为“京(南京)沪的屏障”,采取“一点两线”的防御措施——以徐州为中心点,加上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线,正好摆了一个十字架。其具体部署是:“剿总”驻守徐州,邱清泉第二兵团四个军位于砀山、徐州线,黄百韬第七兵团三个军位于新安镇、阿湖地区,李弥第十三兵团三个军位于徐州、炮车段,冯治安第三绥区两个军位于贾汪、台儿庄、临城地区,李延年第九绥区一个军位于新海连地区。其任务是阻止解放军由鲁南和鲁西南南下华中,以确保徐州和陇海路的安全。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三个军和刘汝明第四绥区两个军拟由开封、商丘调至永城、蒙城、宿县、蚌埠,以阻止解放军东进,保障津浦路西侧安全。周岩第一绥区四个军驻防淮阴、扬州、南通一线,第九十六军驻防蚌埠。为加强徐州集团的防御力量,蒋介石下令原属武汉白崇禧集团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四个军在平汉线上的确山、驻马膳集结,准备必要时东调至涡阳、蒙城地区机动。又有消息说,蒋介石拟将东北葫芦岛和山东青岛两个军调至蚌埠。
10月12日,即收到中央军委10月11日《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电报的当天晚上,华野前委将近日召集各纵主要干部研究作战方案的情况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并报华东局。电报说,基于敌“主力均集结陇海沿线,似防我下一步行动,并便于利用铁道运输机动”等情况,提出三个方案。第一方案,“首先以夺取两淮为目标,歼击援敌,再打下新浦、海州、连云港。”“因黄兵团已先我东调新安镇集结,堵我南下……该方案在战役第一步似已较难实现。”第二方案,“先以一部攻打新浦、海州、连云港,调黄兵团东援,在新浦、新安镇间于运动中歼灭该敌。”第三方案,“就敌黄百韬兵团现有态势,以新安镇为中心,附近集结四个旅(包括瓦窑、高潭沟、红花埠)、三个师部。郯城一个旅,运河站、赵墩各一个旅,便于我分割包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