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詩律 第一、二、三节
這個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格式的特點是: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它和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23]。例如[24]: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衹獨看[25]。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一首詩衹有兩個句子是應該用“平平平仄仄”的,這裏都換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習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26]: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中寡婦[27]

    [唐]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斵生柴帶葉燒[28]。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29]!

    現在兩舉毛主席的詩來證明:

    送瘟神(其二)

    毛澤東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答友人

    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去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詩中如果多用拗句,就變成了古風式的律詩(見下文)。上文所敘述的那種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認為拗句之一種,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樣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現在再談幾種拗句:它在律詩中也是相當常見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後面還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成經常)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下面的三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a)在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以免犯孤平。這樣就變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這是本句自救。

    (b)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聲(或三四兩字都用了仄聲),就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聲來補償。這樣就成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則成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這是對句相救。

    (c)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沒有用仄聲,衹是第三字用了仄聲。七言則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嚴格性稍有不同。

    詩人們在運用(a)的同時,常常在出句用(b)或(c)。這樣既構成本句自救,又構成對句相救。現在試舉出幾個例子。並加以說明:

    宿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诗词格律概要简介 >诗词格律概要目录 > 第二章詩律 第一、二、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