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二 读音小议
·湘。(范仲淹《岳阳楼记》)

    例(3)“足”,例(4)“峡”,旧都读仄声;现在读平声,与平声“生”“湘”不协调。还可能有不协调的问题。

    (5)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老子》第三十九章)

    (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例(5),清、宁、灵、盈、生协韵;“贞”旧读chēng,与以上几个字协韵,现在读zhēn,不协韵。例(6),“百”是入声字,用汉语拼音表示读bò,与“若”协韵;现在读bǎi,不协韵。

    比散文规矩严一些的是骈文,讲究对偶,用现在音读,平仄不协调的情况有时候会出现。

    (7)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萧统《文选序》)(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

    例(7),“发”“国”“牍”旧读仄声,与平声“兴”“军”“章”协调;现在读平声,不协调。例(8),“洁”“哭”旧读仄声,与平声“狂”“心”协调;现在读平声,不协调。比骈文规矩更严的是赋,因为它有韵,又常常讲究对偶。

    (9)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江淹《恨赋》)

    (10)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以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而必笑,方言哀而已·叹。(陆机《文赋》)

    例(9)“息”,旧读仄声,与平声“前”协调;现在读平声,不协调。例(10),“端”“翰”(旧可读平声)“繁”“颜”“叹”(旧可读平声)协韵;照现在读法,“翰”“叹”都不协韵。

    要求平仄协调和协韵更严的是诗歌(包括诗、词、曲等)。

    (11)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12)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1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与上面提到的文体相比,诗词在调平仄方面要求特别严,就是说,不只在句末,而且在句中(粗略地说,诗要二、四、六分明,词大致是这样而不尽同);协韵的限制也比较严,尤其是近体诗。这样,讲读诗词,如果一律照现在的音读,就常常会出现平仄失调和不协韵的现象。如例(11)“教”,旧可读jiāo,“得”,旧读dè;例(12)“十”,旧读shì,“胜”,旧读shēng:平仄才能协调。例(11)“儿”,旧读ní;例(12)“回”,旧读huái:才能协韵。例(13),这首词用入声韵,其中“别”“节”“说”现在读平声,如果不从旧读就不能协韵。那么,讲究平仄、协调的文体,尤其诗歌,读音问题要怎样处理才好呢?办法可有两种。一是在需要调平仄和协韵的地方,从旧读(如果是讲给人听,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读)。一是照现在的音读,说清楚平仄不调和、不协韵,是因为古今读音有变化。我个人是倾向于用前一种办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文言津逮简介 >文言津逮目录 > 二 读音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