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97《我的精神家园》
蜚的权力,他就已经不战而胜了。

    有些幽默并不使人发笑,而是使人忧伤。观卓别林喜剧,有时是要准备一块揩泪的手帕的:鲁迅先生的幽默,亦时时刺得读者心灵深处隐隐作痛。这是大师的幽默与市井幽默之不同处。市井泼皮被警察捉住,便央求道:“警察大爷,您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此等幽默,想象力不可谓不佳,可是除了逗笑,别无其他功能。大师的幽默,常常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

    时下能够于余音里品出几分深邃内涵的幽默高手所存无几了,王小波算是一个。可惜4 5 岁上英年早逝。王小游侠般地在文坛突然出现,又遽然离去,可以理解成天妒英才,也可视之为上帝的幽默。同是混迹于京都文坛,有缘小聚自是情理中事。小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不是王朔那种口若悬河的幽默,相反倒有些沉默寡言,至少在我这个生人面前是这样。但倘有什么话题引起了他的兴趣,偶尔插言,则必是点石成金的妙句,令人长久不忘。

    幽默,不仅需要学养与才具,同样也需要一个良性的氛围。这种氛围要求听者拥有同样的兴趣与机敏,更要一种积极宽容的品评。我不敢说所有人都会喜欢王小波的杂文,正是基于我对后者的怀疑,真正意义上的幽默永远是一种善意的表达,当王小波调和了他的理智与情感,试图建立他的公正和谐时,许多人却将他的机智之语当成粗鄙的攻击和恶意的玩笑。因而,从鲁迅到王小波、文人的幽默常常是一种悲剧性的操作。诸如果戈理《钦差大臣》、马克. 吐温、安徒生《皇帝的新衣》这类政治幽默、无不以其民族深厚的幽默传统为依托,美国电影可以拿总统、议员寻开心,而中国要形成正常的幽默环境,尚需假以时日。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

    关于王小波,他的妻子李银河女士在他身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李银河是懂王小波的,这三个称谓可谓道尽了王小波的魅力所在。

    而我,断断续续、一遍又一遍地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跃于脑际的则是张元干的诗: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

    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

    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

    不肯下樊笼。

    大笑了古今,乘兴便西东。

    “大笑了古今,乘兴便西东。”千古兴亡事,都付笑谈中。用此句来形容王小波的文风,真是再贴切不过。他的每一篇杂文,似乎都是即兴而文,闲谈般拉杂写来,一派天真与坦诚,全无雕饰。有时,甚至坦诚得令你讶异,怎么人内心里所有的那些卑微,那些通常被自己美化了的所谓高尚,都被他解剖似的一一还原了本来的面目呢?

    王小波是一位浪漫的骑士,他胯下的宝马就是他的一支笔,人如笔,笔如人,纯粹、奔放、自由。他笑着,写着,不受任何约束。他在前言中说过,写这些文章就是为了明辨是非。“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他还说,如果写出来的文字不是有趣的,那么他宁愿不写。因为不受任何功利的驱使,所以他的写作避免了可怕的媚俗。他拒绝一切的虚伪、无趣、教条,而无限崇尚自由、个性、真诚。

    他总是能在常人看似平常的想法和说法中发现荒谬,进而触及真理的内核。在《关于崇高》一文中,他讲了“(上世纪)70年代有位知青下水去追一根被洪水冲走的电线杆,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这件事在知青中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困惑: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头?结果是困惑的人惨遭批判。不瞒你说,我本人就是困惑者之一,所以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人有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简介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目录 > 1997《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