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行销模式
了一次全方位的科学规范。在最后的病例部分,该书收集了近百位患者的服用效果,其中不乏神奇、令人匪夷所思的功效描述。三株的这些首创性做法,后来被其他企业一再地仿效和发扬光大,最终也酿成了一场让中国保健品市场轰然崩溃的信誉危机。
在市场推广上,三株并没有缠绵于中心城市。相反,在1995年,三株口服液刚刚在北京及华东沿海站稳脚跟,吴炳新就大胆作出了挺进农村市场的决策。可以说,三株是迄今在中国农村市场取得过最辉煌业绩的企业之一,农村市场的告捷让三株成了真正的保健品大王。
中国农村,地广人多,貌似最具市场潜力,可是低下的消费能力、不通畅的广告通路特别是十分不健全的销售网络,一向让对此垂涎三尺的企业徘徊再三,最终无功而返。崇拜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吴炳新显然更具战略家的能力,他并没有匆忙地靠硬性广告开路,而是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来构筑他的农村营销网络。他为三株的农村市场推广设计了四级营销体系,即地级子公司、县级办事处、乡镇级宣传站、村级宣传员。他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开展人海战术,聘用了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充实到县级、乡镇级的办事处和宣传站。同时,他还创造了一种“无成本广告模式”,即发给每个宣传站和村级宣传员一桶颜料和数张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模板,要求他们把“三株口服液”刷在乡村每一个可以刷字的土墙、电线杆、道路护栏、牲口栏圈和茅厕墙上。以至于当时每一个来到乡村的人都会十分吃惊地发现,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有人烟的角落,都几乎可以看到三株的墙体广告。
这肯定不是大卫·奥格威们能想象得出来的广告创意,在专业的广告人士看来,没有什么比在飞满苍蝇的茅厕墙上刷口服液广告更为恶劣和恶心的了。可是,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农村市场却是神奇的一招。哪怕就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恐怕也没有一种广告方式比这更为经济并适合中国农村。
吴炳新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来自三株的统计资料看,到1996年底,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三株总销售额的60%,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营销业绩。1994年,三株公司的销售额为1.25亿元;1995年达到了20亿元;在农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1996年,三株销售额一跃而达到了巅峰的80亿元。在资产增值方面,三株在1993年底的注册资本金为30万元,到1997年底公司净资产为48亿元,且据称资产负债率为零。
三株的成功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不安分的企业,在一个不规范的市场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