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制药界的龙象之争
  由于海正模式与印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并有必要深入剖析印度制药企业的发展模式。

    “印度模式”的深度解读

    长期以来,印度常常被视为一个只能借助于宽松的专利政策亦步亦趋的仿制西方产品的第三世界国家。然而,如今的情况不一样了,印度制药行业正以研发支出高比例的增长引领研发领域的变革。2004年,南新公司(Ranbaxy)从其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支取大约7%用于研发,而阮氏公司在今年3月截至的财政年度中将其4.46亿美元销售收入中的14%用于研发。

    印度药品市场的需求增长慢于中国药品市场的需求增长,市场竞争情况与中国相比更为恶劣。但是,在过去十几年中,印度一批制药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演绎了高速成长的“印度模式”。

    在很多专家眼中,所谓“印度模式”,主要指一些印度企业仿制国外专利药获得成功。然而这种解释只提及到了事情的表面。事实上,“印度模式”应该更准确的理解为:一批印度制药企业利用国内宽松的专利环境发展仿制药,抢夺跨国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并完成原始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同时,利用世界药品市场中原料药产业重心的转移和非专利药市场的放大,拓展国际市场,发展国际协作,成为世界市场中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并向下游延伸进入制剂生产,介入研发新药,以实现在药品产业价值链上的不断升级。

    因此,“印度模式”的精髓就是利用自身全面的低成本优势实现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的实质是研发升级和进军规范市场。

    这点从上述阮氏公司(Dr.Reddy's)的发展历程上可窥一斑。其它企业如南新公司(Ranbaxy)、西普拉公司(Cipla)等也有相似的发展历程。因此,我们可以把印度制药企业的发展途径归结为:从中间体大宗原料药的生产—→特色原料药的生产—→印度及非规范市场的专利仿制药生产—→规范市场非专利药的生产—→创新药物的生产。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1970年前,印度本土的制药企业几乎不存在,制药企业大多为跨国公司在印度的分公司。1970年后,开始出现印度本土制药企业,但是由于印度的法律只保护药品的工艺专利,印度企业利用国内专利空白,随意仿制专利药,然后在国内以及一些非规范市场销售,形成了强大的仿制能力和制造能力。一些印度制药企业也许早就预料到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因此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仿制非专利药在国外规范市场如美国、欧盟销售——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南新公司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第十大非专利药生产商。之后,这些印度制药企业不断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印度几大知名药企研发投入已经达到销售收入的10%,虽然和辉瑞、默克等制药巨头还有差距,但已经远远领先于我国的制药企业。

    “印度模式”带给我们的思考

    印度药企的发展历程,是值得我国制药企业深思的。印度和中国的医药行业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如药品市场规模、成本低、行业集中度低等,但是境界却差之甚远。在国内药企还在国内有限的市场进行你死我活的倾轧时,印度药企已经开始从容的在国际市场功城拔寨。在中国的企业自得于在国内收购、兼并的同时,印度药企业已经向研发型跨国药企的目标迈进了。论资产,国内某些大型企业可能数倍于南新、阮氏等印度公司,但大不等于强,论盈利能力,资产回报率,我国的制药企业要补的课还很多。

    1.印度药业胜在国际化

    印度的这个梦并不是空中楼阁。实际上,印度的制药行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简介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目录 > 制药界的龙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