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海信吞“龙”:多品牌的困局
    周厚健知道,如果海信能收购科龙成功,一定是三方面的因素共同所致,一是顾雏军本人的意愿;二是海信拥有国资的背景,能帮助科龙的系统重建信心,而最后一方面,是海信近年来一直赚着些现钱。周厚健清楚,海信近年来各产业最大收益一直来源于房地产,在2005年的全国房地产企业排名中,海信地产列48位,在全国房地产企业成长性十强中名列第七。海信在去年的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80多万平米,年赢利能力在7亿元以上。尽管在房地产业获利丰厚,但多年以来周厚健一直未重墨浓彩的宣扬过地产,甚至连提都很少提及,尽管这次收购科龙的钱还得来源于地产。因为周厚健康始终相信,一个家电企业去从事机会性质的行业,终究不是长远与核心所向,而他也需要在战火弥漫的家电市场崛起才算真正的成功。

    科龙惊变

    入夜了,但对于48岁的周厚健来说,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几天以来,他一直陷在举旗不定的犹豫当中——在他的桌上放着一份集团关于科龙的调查报告,报告上显示科龙集团虽然处于巨大的资金灾难中,但其品牌及在中国白色家电领域里,依然拥有非常高的地位。而自从周厚健得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出事以来,他知道这是海信历史的一个最好时机,如果能收购科龙,意味着海信将从此跨出地域的限制,从而进军“白电”一线领域;同时,他也多少能走出同城的另一个强劲对手——张瑞敏给他带来的那种挥之不去的压力。

    不过,报告最后的一句话让他犹豫不定:他知道,觊觎科龙的并非海信一家,与科龙同处广东的美的、格兰仕也都想得到科龙,而最近周厚健还得到一个消息,美国著名的投行高盛也会插手此事……与这些企业相比,他的海信一点也不占优势。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最近听说了顾雏军在监狱中的一个决定:虽然身陷囹圄,但顾雏军还是占有科龙20.6%股份的大股东,因此还有着决定科龙未来属于谁的“生死权”;而由于顾在白色家电征战多年,与“白电”的很多厂家结怨颇深,所以顾的决定,极有可能是海信!

    这个决定,几天来已在海信内部盛传,整个集团现正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情绪中,作为当家人的他自然也是高兴的,但一直静心于海信未来规划的周厚健却不得不考虑更多,他知道,拥有84亿产值的科龙绝不是简单吞下去就能了事的。周厚健与顾雏军并不是很熟悉,但发生在科龙身上的很多事情,他却非常清楚。

    案例提示:在并购盛行的时代里,蛇吞象的故事早已不是传奇,只是这次,9亿的海信撬动84亿的科龙,除了数字上的巨大差异之外,更让人猜测不已的是并购主角本身的故事。对于科龙来说,4年之前,他已被另一条蛇吞过一次:当时的顾雏军以3.48亿入主资产至少在26亿以上的科龙,喧哗至今还未散尽,却马上又有了第二次嫁人;而对于海信来说,一个地方性的二线品牌吞食了冰箱界的一线老大,其如何消化“科龙”成了待解的谜;另外一点,收购了科龙以后,海信旗下拥有“海信、容声、华宝、康拜恩、雪花、伯乐”等七个品牌,如何整合这多品牌的局面,将成为“蛇吞象”案例的焦点所在。

    但并购从来是一把双韧剑,在为顾雏军的制冷帝国添上厚重一笔的时候,关于科龙的巨额亏损,以及媒体对顾雏军入驻科龙用意的猜测,也成为科龙挥之不去的梦魇。直至2004年著名学者郎咸平在复旦大学的公开演讲,轰然置疑顾雏军收购科龙的行为。郎咸平指出,顾雏军至少犯有:“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等七宗罪,其收购科龙的用意险恶,实质上是在侵吞国有财产,顾雏军是“国退民进”行动中的投机分子……顾雏军也迅速对郎咸平作出了回应,他通过香港律师向郎咸平提起诽谤起诉,还对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简介 >案例(第三辑):返回原点目录 > 海信吞“龙”:多品牌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