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九、收购3COM
险资本的支持下,港湾发展极为迅猛,在2003年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大关。

    对于志存高远的华为来说,思科、北电等竞争对手更像是追赶目标;从华为分裂且紧追不舍的港湾,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如果港湾成功上市,更将对华为的企业文化带来毁灭性冲击。

    相当一段时间内,华为的各项安排都有狙击港湾的意图在其中。华三合资亦不例外。企业级的路由器与交换机产品不属华为的主要业务范围,华为更侧重电信级的通信设备研发制造。将企业级数据网络通信业务剥离而与3Com合资,一方面华为可以集中自己的有限资源;另一方面借力打力,以华三从侧翼冲击港湾的相应产品线,也是一招妙棋。

    结果比想像的更成功。

    2006年,华三销售收入为7.12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70%左右的同比增长,近5000名员工中一半以上为研发人员。

    在此期间,华为也结束了“冬天”。在经历了2002年的销售下滑后,华为的销售收入自2003年起猛增,2003年较上一年度增长50%,达到317亿元人民币;2006年销售额更增至656亿元,其中海外销售达到44%之多。在全球电信设备制造业不振的格局下,华为以新兴市场巨人形象崛起,已具备与国际一流厂商同台竞技的条件。

    2006年初,合作两年期满,3Com行使其选择权,向华为收购2%的股权,将其持股比例增至51%,从而控股华三。2%股权作价达到2800万美元,这意味着公司整体作价已达14亿美元。短短两年,投资已大幅增值。

    到2006年中,对港湾网络的钳制策略也以华为的胜利告终。由于来自华为几乎不计成本的销售攻势——有前华为人士估计,华为的价格战可能使其在2005年实际亏损,但由于华为非上市公司,并不披露财报,此说无从证实——港湾销售上升势头受阻。加之上市进程受到来自华为知识产权诉讼的杯葛,港湾在2005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之后即告无力上攀,掉头下滑。最终,在投资人的压力下,港湾核心业务被整体出售给华为。

    心腹之患就此消除,对华为来说更有意外收获。由于港湾折翼,竞争对手一去,华三增长势头更少阻碍,多个季度出现50%以上的爆发性增长。中国的企业级路由器与交换机市场据估计约300亿元人民币,而且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不需要很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看中了华三。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由于投资基金介入的催化剂作用,2006年11月之前,华为与3Com就收购对方在合资公司华三的股权展开了反复竞标。由于双方合资协议约定只能互相收购股权,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只能站在双方身后介入。贝恩从那时起就希望与华为合作。当时的构想是,华为将对方的51%股权购回,然后再将全部股权的80%卖与贝恩,华为自留20%。

    “反复竞标就是你报一个价来,我报一个价去,等到一方不再报了,就按这个价定价。”这位知情者说。

    2006年11月15日,3Com第一次提出报价。2006年11月29日,双方达成协议。华为向3Com出售所余49%股权,作价8.82亿美元,相当于公司整体估值18亿美元。与年初的14亿美元相比,又增加了30%以上。

    在2007财年,华三是3Com公司惟一盈利的部门,贡献了全部销售额的一半和全部毛利,过去几个季度业绩增长均在50%以上,4500名员工也占据了3Com员工总数的80%。如果失去华三,3Com将不复存在。

    华三对于华为来说并非主业,得失之间不伤根本;对于3Com来说,却攸关生死。正因为有此不同,虽然经历了多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简介 >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目录 > 〇九、收购3COM